關鍵是,馬匹只能跑個半個時辰就停下來休息,一天也跑不了多少里。
可這火車,卻是可以不眠不休得跑個幾天幾夜的。
比如說從密州去往汴京,大約千里路,如果是馬車,馬車每日行50-70里,可能要花個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
可如果是這火車,每個時辰能夠走120里路,一千里路,也不過是**個時辰的時間。
也就說說,一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汴京了,當然,因為這一路上也是需要補給以及上下客,這個時間可能要延長到兩天的時間。”
蘇軾大為震驚:“你說我們從密州出發到汴京,才需要兩天的時間?”
章惇笑道:“兩天的時間是非常寬裕的,我們大可以在密州好好地睡一覺,然后上車過一夜的時間,第二天晚上抵達汴京吃好吃的。”
蘇軾的震驚是顯而易見的,從密州到汴京是一千里路,從眉山到大約是兩千里路,他與父親弟弟出來的時候走了大約兩個月的時間,如果有這火車,豈不是說大約三天的時間就可以從眉山抵達汴京?
章惇感慨道:“你感覺到震驚很正常,因為我們也很震驚,當年我們從福建路來汴京,當年也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才抵達京城,如果有這玩意,可能就幾天就到了。
對福建學子來說,進京趕考,那可算得上是九死一生,太平年間還好,到了一些不平安的年景,一路剪徑盜賊,往往就要了學子的命,如果有這火車,卻是可以少了很多的悲劇。”
蘇軾深有同感,唏噓道:“當年若是有這火車,我們父子三個也不至于見不到我母親最后一面了。”
當年蘇洵父子三人在汴京做官,蘇洵的妻子在家里病故,等噩耗傳到汴京的時候,時間已經過去了幾個月了。
等他們父子三人趕了回去,別說什么最后一面,連遺體都見不著,只能對著墳頭上的青草落淚。
蘇軾與章惇坐上了火車,經過的沂州、兗州、濟州、興仁府,一路上豐收景象讓蘇軾目不暇接。
外面的田野上,到處都是金黃色,有水稻有麥子,也有成片的高粱棉花,山林沃野,到處都是忙碌的人們。
豐收繁忙的景象讓蘇軾頗為震驚,他的大部分履歷里,很多時候都是在地方上,他知道地方上的情況,尤其是這些年來,大部分的地方水利建設廢弛,而天時又不太好(北宋末期已經開始變寒冷),農作物雖然還是能種,但想要有如此豐收的景象,卻是極為少見的。
章惇解釋道:“近些年來,北方的確是降水少,但只要統籌好,卻是能夠做出些成績來的。
一來我們積極興修水利,結局局部的缺水問題,二來則是大力發展耐旱農作物,比如說棉花番薯土豆高粱這些,這樣能夠節省很多的農業用水。”
蘇軾點點頭問道:“如果是這樣的話,恐怕糧食上會不足吧?”
章惇笑道:“的確是如此,不過無妨,現在交趾已經歸夏,光是交趾每年出產的水稻,就足以補充大夏一半的糧食了,更別說還有琉球,最近朝中已經開始計劃大力開發瓊州,瓊州那里地理與交趾琉球近似,也是有成為糧食基地的潛力的。”
蘇軾再次震驚:“交趾歸了夏朝?”
章惇點點頭道:“是的,在攻打宋朝之前,狄驤帶著海軍將交趾收回了。”
蘇軾臉色依然帶著震撼:“收回……嗯,……收回倒是沒有什么問題,可是交趾那么好打么?”
章惇呵呵一笑:“也沒有什么不好打的,也就是對宋軍來說不好打,對于大夏來說,哈哈。”
蘇軾不由得默然。
是啊,對于西夏來說,宋軍是土雞瓦狗,遼軍也是土雞瓦狗,而交趾軍隊更是土雞瓦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