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人們就發現了不同,來自歐洲的大量訂單雪片一樣飛來,對于物資的需求幾乎無窮無盡,從日用百貨到槍炮彈藥,從化工產品到香煙罐頭,數量大的驚人。
好在大洋帝國經歷數年前的大規模羊毛戰爭,
相應物資供應能力極大的提高,雖然這兩年需求大幅萎縮,但是產能擺在那兒呢,恢復起來并不困難。
于是工廠里開足馬力日夜趕工,農場和煙草種植園增加播種面積,牧場大量繁衍畜群,經濟發展受到戰爭需求的強力牽引,就像一列越跑越快的火車一樣不斷的加速,風馳電掣而去。
伴隨著經濟越發火熱起來,社會上出現了大量用工缺口,各家企業都在用越來越高的薪資吸引人才,一些種植園和邊遠牧區的年輕人蜂擁進入城市,尋找新的發展機會。
社會運行自有其內在運行規律,當用工缺口越來越大時,很多人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動蕩不安的大陸,那里幾乎有無窮無盡的廉價勞動力。
于是,新一輪移民熱潮在有心人的推動下悄然形成。
時隔一個多月
吳世勛少將返回澳洲本土,參加陸軍黃埔大學高級軍官研修班,就是俗稱的“將軍班”,皇家陸軍110余名少將、準將軍銜的高級軍官云集于此,結合當前歐洲如火如荼的戰爭現狀,接受戰略和戰役層面的軍事指揮培訓,研討新戰術,強化軍事指揮能力,為期4個月。
將軍班分成甲乙丙三個班,吳世勛少將是乙班學員,按規定需要在9月1號之前,到皇家陸軍黃埔大學報道。
此時,歐洲戰場又發生了新的變化。
德國陸軍嚴謹的執行“施利芬計劃”,右翼兵團繞過防御森嚴的法德邊境線攻入比利時,先后占領荷蘭,比利時,從西線的右翼攻入法國本土,這像是揮擊而出的一記沉重有力的右勾拳。
行軍路線又宛如推開門的軌跡一般,以法德邊境為軸,經過荷蘭,比利時進攻法國本土,沿著右側劃過一道弧線,初期進展十分順利。
講真,最近一直用咪咪閱讀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與此同時
法軍的幾個主力集團軍按照“第17號計劃”,發起了對德軍左翼的進攻,然而,戰斗卻進行得非常艱難,幾乎以龜速前進。
法德雙方都希望把戰火推進到敵境之內,“17號計劃”就是據此而制定的戰爭計劃,表面上看起來不錯,實際上卻是糟糕透頂的一項作戰計劃。
由于德軍利用高素質的預備役和暢通的公路鐵路設施迅速集結,克盧克將軍指揮的第1集團軍已經在洛林地區集中了0萬重兵,并且配備近00臺坦克裝甲車和數千門大炮嚴陣以待。
法國第1集團軍和第集團軍在進攻薩爾堡和莫朗日兩地德軍的防線中,面對的是武裝到牙齒的德國重兵集團,被劈頭蓋臉的猛烈炮火和反擊打得焦頭爛額,損失慘重,舉步維艱。
防御中的德軍體現了極高的戰斗素質,往往一個德軍師能夠頂住到4個法軍師的進攻,打得有來有往,不落下風。
右翼德軍在占領了比利時后,其5個集團軍的近百萬人馬,像一把揮舞的鐮刀,從比利時猛的斜插入法國。
9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