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東非和烏干達一帶的部隊也大約2000人,人員構成以少數白人軍官絕大多數的黑人士兵為主,德軍英軍兩者基本旗鼓相當。
歐洲戰爭爆發前,德國在非洲共有四個殖民地,分別是吐寇蘭、喀麥隆、德屬西南非和德屬東非。
去年開戰后
少數的德國和土著警察部隊根本無法抵抗英法軍隊的進攻,很快吐寇蘭、喀麥隆和德屬西南非先后落入英國和法國手中,贏得了初步的勝利。
但英國進攻德屬東非時,卻遇到嚴重的挫敗。
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名優秀的德國軍官。他就是德屬東非警備部隊的指揮官保羅馮勒托福爾貝克中校,曾經親眼見證了第二次南非布爾戰爭,對英軍的無能留下深刻印象。
勒托福爾貝克中校決定要用任何可能的方式,在非洲拖住盡可能多的拖住敵人兵力,并且越久越好。
多一個英軍投入非洲戰場,就意味著少一個英軍投入歐戰,他在用這種方式支持歐洲戰場上的德軍。
在起初進攻德屬東非遭受挫敗的情況下,由英國外交部協調,英屬印度軍派出總數8000多人精銳的兩個旅前往非洲作戰,番號編為印度遠征軍b支隊。
這其中,有一個純白人組成的北蘭開夏營,還有一個廓爾喀步兵營,其余的全是印度士兵。
2個旅的英屬印度軍隊從印度孟買到東非蒙巴薩前,東非殖民地軍隊再次對德屬東非展開攻勢,國王非洲步槍團在內約1500人的部隊向隆及多前進,卻被德國方面600人的部隊擊退,再遭挫敗。
英印軍到達蒙巴薩后,德軍在人數上處于1:8的絕對劣勢,但德軍指揮官勒托福爾貝克中校信心十足,他已經做好了準備,要給英國人迎頭一擊。
戰斗很快爆發
三個英國軍官爬上山頂想觀察敵情,被早已嚴陣以待的狙擊手擊斃,埋伏的德軍發動突然襲擊,黑人土著士兵們勇猛的沖向英印軍第13拉吉普特團,印軍立即潰敗,扔下跳腳大罵的英國軍官四散奔逃,結果12名該團的英國軍官被打死。
第一戰,導致了英印軍傷亡300人,大多數是白人軍官和軍士。
印度士兵是如此恐慌,拉吉普特團100多個印度士兵,僅僅因為其中一個人步槍走火而潰散,直接逃回到登陸海灘上,跳到海水里面蹲著只露出頭來。
經過一上午的折騰后
印度遠征軍指揮官艾肯特耐心被消耗殆盡,他決定發動一次決定性的進攻,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把德軍清理出去。
艾肯特命令戰斗力最強的的北蘭開夏營和廓爾喀營打頭陣,印度聯隊殿后,重新向坦噶進攻。
德軍防線布設了鐵絲網和機槍火力點,德軍土著士兵們埋伏在高大的猴面包樹上居高臨下射擊英印軍隊,又引發非洲蜂攻擊英軍,非洲蜂就是大名鼎鼎的殺人蜂,可想而知結果有多么的悲慘。
英軍再次被非洲蜂“打”的抱頭鼠竄,向海岸潰退。
一個北蘭開夏白人士兵說:
“我們并不在乎德軍的炮火,但我們的那些印度人在我們背后不停的走火,還有蜜蜂的叮蟄讓一切都亂了套。”
坦噶港戰役
英軍丟棄了海灘上所有卸載的裝備,大批步槍、16挺機槍和大量的食物、毛毯、摩托車、電報機等等,英印軍超過800人戰死,500人受傷,250人失蹤。
反觀德軍,勒托福爾貝克的手下只有15名白人士兵和54名土著士兵死傷。
英國人遭遇一場徹頭徹尾的失敗。短時間內不具備再次發動攻擊的能力,而且急需要大量后勤補充,因為他們的后勤物資已經丟光了,全都送給了德國人。”
匯報完以后,蔡廷干優雅地行了一禮退下了。
這時候李福壽恰到好處的補了一句;“兩千多萬英鎊丟進了水里,英國人巴不得我們去給他們解決麻煩,一定要穩住,巴拿馬剛剛吃到嘴里,下一步還要消化新西蘭,貪多嚼不爛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