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歷史上第一個華裔子爵,這份榮譽也是板上釘釘,絕無反悔之理。
大英帝國可是很要面子的,為了區區一個子爵爵位出爾反爾,這種糗事還做不出來。
說起來李福壽也是討了個巧,出于這個時代信息溝通不暢,唐寧街對數萬英里之遙的澳大利亞情況根本不了解,原本就是為白人設置的貴族爵位,壓根兒也沒想到被別人摘了桃子。
貴族僅限于稱呼上的不同嗎?
案是否定的。
大英帝國的貴族可是很值錢的,在本土擁有進入貴族院的資格,對帝國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力,要不然怎么稱之為上流社會呢?
而在海外殖民地,貴族因為數量少顯得彌足珍貴,具有擔任重要職司的優先權。
比如昆士蘭州州長,若李福壽有意如此的話,年齡不是問題,資歷不是問題,經驗不是問題,上流社會支持也不是問題,想要得到比平常人輕松千百倍,這就是貴族的特權。
再比如,新南威爾士州針對華裔限制購買農場的政策,州議會必須要重新審核取消,維多利亞州同樣如此。
這種歧視性的政策,冒犯了子爵大人的威嚴,完全是不可饒恕的。
李福壽若因此發動戰爭,維護自己的貴族尊嚴,想必歐洲方面也沒有什么話說。
歸根到底
李福壽所做的是在維護歐洲封建君權社會的秩序,貴族尊嚴不容挑釁,不容冒犯,不容玷污,不是隨便一些平民議員出臺法案就可以限制的。
19世紀的貴族權力就是這么**,不僅僅是一個稱呼的改變,而是魚躍龍門社會地位的質變。
現在回想維多利亞州麥克白上校寧愿餐風露宿在野外半年多,緊緊尾隨皮爾肯匪幫血戰十多場,一路死咬著不放,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可憐麥克白上校萬萬沒想到,平白為別人做了嫁衣裳,成了襯托李福壽赫赫功勛的背景板。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次日
布里斯班一干上層人士再三確認了戰果,立刻發電向唐寧街及周邊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州,西澳洲和塔斯馬尼亞州正式通告,宣布這一激動人心的喜訊。
電波在空中穿梭,第一時間傳遍了整個澳洲,并且越過重洋阻隔傳到了北美及全世界。
《紐約時報》發表社評;
震驚澳洲大陸匪首“野狼”伏誅,首位英國華裔子爵閃亮出爐。
《澳洲紀事報》報道;
縱橫澳洲匪幫終于被剿滅,受害者家屬奔走相告;讓上帝保佑【李】。
《泰晤士報》報道;
唐寧街懸賞花落華裔移民,這是否是一場秀?
法國《費加羅報》報道;
英國人的狂歡,一場由貴族爵位換來的可笑勝利。
德國《亞琛郵報》報道;
在澳洲激動人心的剿匪勝利背后,站立著一群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