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示合作誠意,克虜伯公司以優惠價格幫助紅河谷建立自主軍事工業,包含槍炮及彈藥生產線。
英法意美等國則直接從澳洲拿到訂單,初期全部都是95毫米澳洲小姐火炮,訂單數量從數百門到數十門不等,產能已經排到了1884年。
在克虜伯公司先進設備及資深火炮設計師抵達之后,從1883年開始,紅河谷將會陸續推出適應120毫米以上直至305毫米重炮的往復式駐退機產品,供應歐美各**隊需求。
這么做,就是在用歐美的訂單養活澳洲的火炮軍工產業,紅河谷恪守本分,僅僅在火炮駐退機領域做大做強,并不危及英、法等國原本火炮生產廠家利益,雙方各取所需。
從價值上來看,火炮駐退機作為重要的核心部件,價值占據整門火炮的2/5,利潤足夠誘人。
昆士蘭伯爵李福壽在與英國代表拉鋸戰談判中,終于堅守住了自己的底線,將火炮駐退機產品生產權留在了澳洲,因為澳洲本身就富含煤鐵資源,加之擁有充沛的勞動力和火炮駐退機專利,具備發展這一產業的各種條件。
僅這一項軍工產業,將創造出上萬個工作機會,帶動周邊產業不少于2.5萬個工作機會,影響超過10萬人。
為此,紅河谷做了其他方面的利益讓步。
其中包含從英國進口兩套煉鋼設備及厚板生產線,紅山造船廠改擴建全套使用英國進口船廠設備,以長期優惠價格向英國供應優質煉焦煤等等。
英國商人拿到了大合同,紅河谷同樣受益于此。
產業規模得以進一步做大,尤其是煉焦產業,發電量巨大的松江水庫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為紅河谷大規模發展煉焦產業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具備了向英國乃至歐洲大量輸送優質煉焦煤的基礎。
通過與英國談判代表的交談,李福壽才發現自己少聞寡知,當今時代的滿清帝國火炮軍事工業并不落后,甚至還可以說得上較為先進。
得益于洋務運動,滿清帝國引進了英國全套的火炮生產設備和技術,發展出自主火炮工業。
19世紀60年代左右
江南制造局就可以自行仿制生產12磅至32磅的各種類型前裝滑膛火炮。而到了1878年,己能夠生產英國阿姆斯特朗40磅鋼質線膛炮,采用了相當先進的熱套工藝。
截止1880年
江南制造局具備生產120磅的阿姆斯特朗重炮能力,口徑為150毫米的大炮,全炮重量達到了4.5噸。
在江南制造局生產車間內,正在生產英國授權的203毫米口徑阿姆斯特朗大炮,這一批訂單總共達到160門,后續還有更多的需求。
如今英國工程師正在江南制造總局內,指導其仿制英國阿姆斯特朗12英寸重炮,這可是口徑達305毫米的巨型火炮,絕對的大殺器。
這門巨炮重達發射的炮彈一枚就達到了300公斤左右,可以發射的炮彈種類除了專用標配彈藥以外,還包括榴彈、榴霰彈和散彈等,射程達12公里。
這門巨炮的威力非常巨大,在有效射程內可以輕松擊穿400毫米厚的鐵甲,縱然是萬噸蒸汽鐵甲戰列艦,也可一炮擊穿。
在世界范圍內,亦算得上最先進的火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