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香格里拉師三團,炮兵團三營為班底,升格為香格里拉衛戍師。茲任命弗里茨任香格里拉軍事總指揮兼任衛戍師長,副師長莫如鋒兼任三團長(三團是主力團),一團長齊峰,二團長趙家雄。
特此命令!
命令下達即刻執行,切望你部勇猛作戰,再接再厲,樹立鐵血軍人典范,為我華裔移民拓展生存空間再立新功。
此令!”
命令宣讀之后,指揮部里一片歡呼之聲,部隊大規模擴編后,在場的所有年輕軍官紛紛加官進爵,自然是歡欣鼓舞,戰意盎然。
此次大規模擴編,是應對戰場實際情況而做的改變。
在香格里拉島戰場上,莫爾茲比地區成為爭奪的焦點,衛戍三團吸收了4個民兵團之后,規模擴大到驚人的13000余人,這是獲得司令部默許的行為。
徹底剿滅荷蘭登陸部隊的任務壓倒一切,為了展開大規模反擊,將所有軍事力量擰成了一股繩勢在必行,讓部隊在血腥戰斗中迅速成長起來。
面對強敵,衛戍三團升級改編為香格里拉衛戍師勢在必行,這也是對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嘉勉,論功行賞,加官進爵。
原香格里拉師長尉遲守拙率領一團二團及炮兵團等大部隊登陸三馬林達港,在一萬多名民兵協助下迅速擴張,全面占領了東加里曼丹省,正向南加里曼丹省進軍。
區區兩個團加上師部4500多人的兵力無法占領更廣袤的區域,為了應對時局變化,以及長期駐扎婆羅洲的軍事需要,部隊改編勢在必行。
經過此輪擴張以后
按照滿員師團6500人的標準,整個婆羅洲將擁有兩個整師共計13000人的主力部隊,整合富有戰斗經驗的民兵,快速形成戰斗力。
為此,澳州將輸送170名退役老兵,820名來自于雛鷹學校畢業的年輕基層軍官,進一步加強對新部隊的掌控力度,以期盡快形成戰斗力。
南加里曼丹省最主要的城鎮就是馬塔普拉和馬辰,占領了這兩座重要城鎮,就意味著占領了南加里曼丹省,占領了整個荷屬婆羅洲一小半的地盤。
選擇在這個時候改編部隊,是老成持重的做法。
婆羅洲(加里曼丹島)總面積約74.3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島嶼,屬于熱帶叢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4~25度,降雨量約1700毫米。
如今的婆羅洲分屬于四大勢力;
這其中,第一大勢力是英屬馬來亞的砂拉越、沙巴及文萊合稱“北婆羅洲三邦”,簡稱“砂汶沙”,面積共有19.65萬平方千米。
第二大勢力是位于西北部地區的蘭芳國,面積不到3萬平方公里,是現今華人在南洋地區僅剩的唯一國度。
面積最大的勢力為荷屬加里曼丹地區,面積有50.9萬平方公里,分為北加里曼丹、東加里曼丹、南加里曼丹、中加里曼丹、西加里曼丹五省。
當然了,這是1882年4月1日之前的情況。
在昆士蘭勢力登陸三馬林達之后,東加里曼丹省和南加里曼丹省先后落入李福壽的口袋中,形成了婆羅洲的第四大勢力。
從荷蘭人手中生生的切下了一大塊殖民地,真的讓他們痛徹心扉,緩一緩穩固占領區的統治,防止其狗急跳墻亦是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