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心知肚明,不愿意去踩這個火坑。
迎娶美元公主確實是件丟人的事兒,但是依然有很多倫敦貴族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比如說著名的馬爾伯勒公爵就迎娶了美國著名連鎖店大亨的女兒康斯-薇洛,這在倫敦貴族圈,一時間傳為笑談。
馬爾伯勒公爵也是個驢屎蛋子外面光的角色,憑借女方雄厚的財力,終于重振家族榮光,不但將恢弘的馬爾海姆城堡修繕一新,而且利用女方充足的財力為自己在倫敦政府謀得一個體面的職位,重新過上不羞不臊的上流社會生活。
好吧,現在不說他了。
就說每年2700英鎊能在倫敦擁有什么樣的生活?
在維多利亞后期時代
銀行利率普遍在6~8%之間(不包括風險大的戰爭貸款和其他抵押貸款),這筆錢如果存銀行利息約在200英鎊左右,當然,溫徹斯特侯爵先生肯定不會這樣選擇。
每年2700英鎊到3000英鎊的收入,可以維持一座莊園日常開銷和體面的貴族生活,擁有不超過15個仆人,這包括家庭教師,管家,園丁,馬夫,廚子廚娘和貼身侍女等等。
還要擁有兩架馬車,一架用于出席莊重場合,一架用于日常代步,最少四匹擁有名貴血統的馬(每匹馬一年的支出不低于100英鎊),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的體面。
因為貴族總不可能兩條腿跑著去上門赴宴,參加貴族舞會,那會被人恥笑死的。
所以說,李福壽的提議具有無法拒絕的誘惑力。
至于澳洲當前的一些矛盾,來自倫敦殖民地部的溫徹斯特侯爵先生及其調停小組,想必不會過多在意。
與自己迫在眉睫的事情相比,那些就算個球毛!
幾年前
馬爾伯勒公爵曾親赴紐約,迎娶了美國著名連鎖店大亨的女兒康斯-薇洛,他當場表示;“我以后再也不會來紐約這個鬼地方,任何不屬于大不列顛都是卑賤的,它影響我的好胃口。”
從這句話中
就可以看出大不列顛帝國貴族傲慢已經深入骨髓了,他們寧愿忍受倫敦終年不散的濃霧和嗆人的空氣,也不會表現出對繁華的紐約一絲好感,更別提荒僻的殖民地澳洲了。
李福壽巴不得英國佬繼續傲慢下去,他的話題轉到格倫-約翰遜教授率領的代表團抵達倫敦后的事宜。
“格倫-約翰遜教授有新的消息傳來嗎?”
“有的,教授先生順利的見到了格列佛勛爵大人,并且有幸得到了10分鐘私下會談的機會,結果是讓人滿意的,勛爵大人接受了來自澳洲的土特產和好意,雖然沒有表示什么,但這種行為已經充分說明了問題。”
“很好,本屆政府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這意味著我們起碼目前不用考慮南北矛盾,暫時先忍忍吧,盡快把我們自己發展強大起來。”
“明白了,元鼎大人,自治公署會按照您的意圖去辦。”
“哦……對了,教授先生有沒有說什么時候前往里斯本?”
“這個是有的,格倫約翰遜教授正在倫敦遍訪故交好友,透過倫敦的渠道向里斯本傳達意圖,這樣比直接上門要好的多,目前還沒有里斯本的信息,畢竟對于陳腐的葡萄牙王國來說,效率總是個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