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羊毛深加工領域,澳洲出產的細羊毛以品質上佳,大規模工業生產質量穩定,價格合理而著稱,受到歐美市場的廣泛歡迎。
來自澳洲的羊毛制成品甫一登陸英倫和北美地區,立馬成為中產以上家庭購物清單上必備商品,色彩艷麗的花格羊毛毯,輕薄柔軟的羊毛被,舒適的羊毛手套,羊毛帽子,羊毛圍巾,羊毛襪子,羊毛針織衫,羊毛毛褲,還有廣受制衣店歡迎的各種羊毛呢絨布,適合量身定制中高檔西服,迅速占領了包括寒冷加拿大在內的北美市場,出口增速逐月暴漲。
美國雖然是世界畜牧及農產品產品大國,肉牛存欄量達到百萬以上的州就有17個,唯獨在細絨棉羊生產上幾乎是空白,絕大部分飼養的都是供食用的肉羊,總數約160余萬只。
相對于美國高達6600多萬人口的巨大市場,這點羊肉制品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羊毛市場更依賴于進口,阿根廷和澳洲是北美市場的兩大主力供應商。
北美是阿根廷羊毛銷售的傳統市場,但是在澳洲羊毛掀起一輪又一輪猛烈攻勢之后,阿根廷羊毛節節敗退,潰不成軍,拱手讓出了大量市場。
細究其原因
阿根廷是傳統的農業國,至今尚未開啟工業化進程。他們依賴上帝垂青的豐饒資源就可以活的很滋潤,廣闊的潘帕斯草原是世界性優質牧場,盛產優質牛羊,盛產糧食玉米,被譽為“世界糧倉”,“世界肉庫”,僅僅憑借資源的優勢,阿根廷人便可以過上不遜色于歐洲人的富裕生活。
在19世紀末
阿根廷經濟發展水平位居先進之列,基本上與歐洲二流農業國相當,居民生活水平比肩奧匈帝國。
能夠躺贏何必站著呢?
這讓阿根廷人沒有進一步發展動力,所以阿根廷國內幾乎沒有工業,所有的工業制成品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包括羊毛制品,也都是從澳洲進口。
阿根廷出口大豆進口食用油,橄欖油,出口羊毛進口羊毛制成品,出口牛皮進口皮鞋,皮帶,皮包,出口糧食進口餅干,阿根廷國內甚至連煤油燈都無法制造,全都依賴進口。
阿根廷只能出口初剪羊毛,而沒有能力出口粗梳毛條和精梳毛條,更沒有能力生產品種豐富的羊毛深加工制品,在澳洲的強勢競爭之下敗下陣來便不足為奇了。
奇怪的是阿根廷國內對此并沒有強烈反應,它就像一個反應遲鈍的老婦人,依然在朝九晚五緩慢的節奏中自得其樂。
牧場主或者羊毛出口商的損失政府方面并不在意,或者說沒有切膚之痛。
畢竟在這些牧場主大把賺錢的時候也沒有分一杯羹,那么損失自然由個人承擔,但愿上帝保佑,也許明年就好了。
也許這才是當今世界政府各國的正確姿勢,局限于消息閉塞,局限于自身目光和利益,對于國際市場競爭缺乏緊迫感和真切認識,以至于在競爭中被越拉越遠,漸漸看不到領跑者了。
領跑者自然是英法德美這些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工業國家,如今還要加上一個昆士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