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艦長為出生于長州藩的新井有貢海軍大佐,同級艦還有比睿號和金剛號,屬于當前扶桑國支撐臺面的一等主力鐵甲艦,不折不扣的當家花旦。
扶桑艦是一艘排水量3718噸的船腰炮房巡洋艦、全長吃水5.49m,航速13節的船腰炮房型鐵甲艦,技術水平落后當前海軍強國新銳鐵甲戰艦一個世代。
其動力系統為2座蒸汽機,4座燃煤鍋爐,雙軸推進,主機功率3500馬力,航速13節,標準載煤360噸,續航力4500海里/10節。
水線裝甲帶厚100-231mm,炮房裝甲厚200mm,船員編制377人。
主要武器為德國克虜伯公司出產的240mm20倍徑主炮4門,170mm克虜伯火炮4門,75mm克虜伯炮6門(30倍徑長管4門、短管2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7門,11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60mm水上魚雷發射管2具。
這樣的裝備水平,任何一艘拉出去都比荷屬東印度群島皇家艦隊當家花旦“七省”號巡洋艦強上許多,若是在4年前,是昆士蘭艦隊無法抵御的強大蒸氣鐵甲艦……
但是放在4年后的今天,就是一盤折不扣的日式海鮮大餐。
游弋在長崎海灣內的“青龍”號重巡洋艦,之所以冒著被海岸炮臺夾擊的危險停留在海灣內,是有著深思熟慮的考量。,絕非任意而為。
一來是自恃防御力驚人的厚重裝甲,足以抵御280毫米重彈的直接傷害。
二來憑借著優異的炮術和操艦水平,合理戰術,自信能夠通過海灣內外的聯合炮擊打垮扶桑人的海岸炮臺,來一個“內部開花”。
長崎海灣受到山地因素所限,只要沿著海灣內一側航行,就可以規避掉一多半的海岸炮火。
這比冒著4座海岸炮臺的炮火封鎖,從外海對長崎炮臺進行強行轟擊勝算大得多,損失也更小。
三來就是牢牢的看住嘴里的三塊肉,這三塊肉是停泊在長崎港口的的主刀鐵甲艦“扶桑”、“比睿”和“金剛”號,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
蒸汽鐵甲艦的啟動是一個復雜而繁瑣的過程,首先要鍋爐加熱升溫,在達到一定壓力值后,打開閥門通過高壓蒸汽管道輸送進氣缸內,推動蒸汽機活塞運轉……
這一過程視各艦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正常啟動最少3~4個小時,緊急啟動也需要一個小時以上,特征就是高大的煙囪冒出濃濃的黑煙。
“扶桑”號鐵甲艦上4門240毫米架退式主炮需要依靠艦船液壓動力,輸送沉重的彈頭和藥包,控制俯仰射擊角度作戰。
沒有蒸汽主機的動力輸出,停泊在碼頭邊的鐵甲艦就是一塊廢鐵。
這在平時沒什么問題,可如今扶桑鐵甲艦煙囪里冒出的濃濃黑煙在碧海藍天之下非常顯眼,簡直就是妖嬈的少婦在招手;來呀,來呀,快來非禮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