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非常有特點,簡單的說就是用一半舍一半,建一半緩一半。
如何解釋用一半舍一半呢?
考慮到首爾城,河中鎮,河口鎮,河西鎮全都位于贊比西河南岸,這里的可耕作面積達到1.8萬平方公里,占到贊比西河下游流域沖積平原的六成,地勢平緩,土地肥沃,適合于開墾大片良田。
因此,德國水文專家諾伊豪斯-穆勒教授建議沿贊比西河流域南岸修建堤壩,將洪水全部驅趕到北岸溢洪區。
按照目前的田間耕作水平,這1.8萬平方公里足可以安置超過30萬移民,再加上周邊不受洪水影響的地區,最終安置的移民可以在這個數字后面再加一個0。
所謂用一半舍一半,就是利用南岸建成完善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移民拓殖,城鎮建設全都集中在南岸地區,北岸地區徹底舍棄,完全作為雨季泄洪區使用。
建一半緩一半則是指浩大的水利工程分兩步走,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勞動力有限,不可能全線鋪開建設。
水患漫溢河段是下游到入海口這一段約317公里長的河道,需要建設土石型堤壩,全部都位于贊比西河南岸。
即便按照就地取土的施工方案,長達317公里的土石堤壩也是一項極大的工程,需要耗費難以計數的勞動力。
因此計劃率先修建上游附近的約135公里河段的南岸土石堤壩,計劃工期為5年,剩余部分留待合適時機啟動。用12年的時間最終完成南岸土石堤壩,徹底解決贊比西河流域水患問題。
之所以需要這么長時間,是因為南岸堤壩工程需要修砌石質護坡,防止雨季暴漲的洪水傾瀉而下,沖刷侵蝕堤岸。
以贊比西河雨季兇猛的洪峰一個接一個的實際情況,若不是修建石質護坡,估計一個雨季下來土質堤岸工程就完蛋了。
所以這是硬核要求,絕對省不下來的施工步驟,若想建成百年放心工程,石質護坡的要求還蠻高的,必須要用水泥勾縫。
這就需要在莫桑比克建設一座水泥廠,專門用于堤岸和城鎮建設所需,是開發必要的配套工程。
當今時代
這種河岸工程沒有什么機械設備,完全要依靠肩挑手扛搞人海工程,一點一點的修筑起來。
莫桑比克地區據估計約有近百萬黑人土著人口,除開女性人口,其中男性14歲到40歲壯勞力不超過30萬,再減去淘金的,修路的,修城鎮的現有勞動力,減去高原山地偏遠地區難以顧及到的零星部落,再減去因為種種原因無法投入到河工的人口,最后能利用的絕不會超過7~8萬人。
這點人口投入到龐大的河道工程中,真翻不起多少水花來。
總要留一些人口參加農牧業生產,喝那么多人口吃什么,喝什么?
按照非洲土著部落習慣,農牧業生產大部分都是由女性承擔,男人負責狩獵和戰斗,如今只剩下一個任務了,那就是做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