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天后
馬拉維湖最北端的威遠堡,這里是由400多名移民和一個連士兵駐守的新移民點,還有約1600余名黑人土著勞工,負責在這里修建道路,采伐林木修建威遠堡一周的木質柵欄,房屋村舍。
這些黑人土著勞工都是散居在馬拉維湖附近的土著部落,被士兵們沿途擄掠而來,在其他新興屯堡也有類似黑人勞工輔助,強迫其承擔了最為繁重的基礎設施勞動,可以大大的加快移民點建設。
考察團一行抵達時,威遠堡已經建成一圈長230余米,寬60余米的環形木柵欄墻,可容納1500余人居住,擠擠2000人也沒問題,這些木柵欄墻都是由4米多高樹木建成,去掉枝椏,頂部削尖,下部一米多埋入土中,密密匝匝依次排列而成。
木墻里端有三角支撐柱,沿著木墻上端建有巡邏步道,士兵們可以站在上面巡邏,也可以依托木墻戰斗。
平日里有這一圈環形木柵欄墻拱衛,就不用擔心兇猛野獸侵襲,非洲能夠傷人的野獸太多太多,別說獅子鬣狗,就是犀牛,長頸鹿大象這些野生動物也都性情暴躁,沒有一個是好相與。
“這個位置選的不錯,處于群山盡頭的狹窄山谷中,前方就是開闊的坦桑尼亞大平原,利用地形扼守山谷通道,確實是很不錯。”
李福壽站在巡邏步道上向遠方眺望,被高聳山勢阻擋的山口外就是廣闊平原,在坦桑尼亞地區境內,屬于德屬東非所有,
按照劃界談判既定目標,從威遠堡向北10公里以內的區域,都應該屬于昆士蘭海外領地。
當然了,多一點少一點都可以。
這玩意兒以前沒有明確的界限,一切都要靠談,只要德國東非公司與昆士蘭你情我愿,那么就可以把雙方邊界確定下來。
李栓柱中校是負責考察團安全的指揮官,他亦步亦趨的陪伴李福壽的身邊,回答道;“根據駐地連長的匯報,經過反復考慮,相比較前出坦桑尼亞大平原設立據點,在山谷要道設立據點更為妥當,能夠依托山勢建成連綿防線,形成有利于我的態勢。”
“嗯,這是很有眼光的選擇。”
“多謝伯爵大人夸獎,卑職率人考察過附近地形,依然有幾處山谷通道可以直插威遠堡后方,我們的移民還是太少了,若把這幾處山谷通道都占住,那么就可以形成堅固的防御線。”
“呵呵呵……不著急,慢慢來。”
李福壽瞇縫著眼睛看向遠方,在流出山谷的河流旁邊,距此地約3公里,有幾座灰色帳篷,帳篷邊拴著二十幾匹馬,那里是德國東非公司聞訊趕來的人。
其中有十幾名騎兵,剩下的都是德國東非公司雇員,還有負責交涉的菲舍爾先生,一個頗為傲慢的德國佬。
德國人察覺昆士蘭方面的動作之后,立馬便派遣這一支小隊前來交涉,駐扎在對面不遠處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似乎以此顯示自己的存在。
這樣做并非無用功,德國人在精明的利用規則為自己牟取利益,同時在試探昆士蘭人的底線。
“派兩只班級規模的小隊伍,向北前出20~30公里遠,在河流湖泊邊緣扎營,試探德國人的反應。”
“遵命,伯爵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