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周邊城鎮擁有世界最大的磷酸鹽,由此發展起來的食品添加劑工業,成為青島市發展的第三支柱。
除此之外
在青島市建立的毛紡十五廠,面向附近牧區和北方600~700公里遠的廣闊牧區收購羊毛,從此之后,這一地區的羊毛都不需要千里迢迢的送到朱雀市加工,而是就地加工直接出口。
毛紡廠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迫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一切奠定了青島市騰飛的基礎,成為其第4個產業支柱。
在昆士蘭北部大開發熱潮中,青島市毫無疑問是最受益最大的地方,用日新月異都不足以形容,幾乎重復了松江市騰飛的那一幕。
位于第10位的是南方的姑蘇市,人口28.85萬人,這是一座以農業生產為主,食品加工業為輔的農業城市,區域內河流眾多,水系發達,是澳洲最大的水稻產區,并且生產種類豐富的瓜果蔬菜,尤其以糧食酒和葡萄酒釀造出名。
其出產豐富的農產品供應紅河谷和布里斯班以及松江等大城市,除了水稻,大豆之外,還有蘋果,葡萄,梨,杏子,西瓜等瓜果蔬菜,可以說是昆士蘭州糧庫。
整個昆士蘭州所需的農產品,有一半由姑蘇市供應,剩下的一半來自于香格里拉七星市(由鎮升格而來)地區,可以說姑蘇市是整個昆士蘭州的糧袋子和菜籃子。
遍數澳洲10大城市排行榜,人們吃驚的發現往日聲名赫赫的悉尼市沒有列入其中,這個爆炸性的新聞一經輿論報道,頓時傳遍了澳洲南北,成為所有人熱議的話題。
1888年10月出具的統計數據表明,這個昔日在澳洲舉足輕重的大都市已經淪落為看客,在第2次工業革命發展的浪潮中被遺棄,成為不受待見的角色。
這種鮮明的對比,強烈刺激到了新南威爾士州白人民眾,他們是最能感同身受的社會群體。
那種落魄、羨慕、不甘和莫名的憤怒交織在一起,所有人都把槍口對準了極右翼保守的執政黨,輿論上一片罵聲,令現任州長本-斯蒂文斯處境艱難,競選連任的希望無限渺茫。
昆士蘭州《世界日報》率先將前任州長摩根-麥克勞瑞拖出來鞭尸,指責當前州政府的保守政策源自于其遺毒。
本斯蒂文斯州長與其擁有姻親關系,將前任州長摩根-麥克勞瑞涉嫌不正當競選,暗中策劃排擠當時的代理州長克倫威爾,利用前任州長的政治資源聯合致公黨力量,最終戰勝了競選對手得以上臺執政,隨后又背信棄義排擠致公黨,是一個不折不扣卑鄙的政治投機客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