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著呢,李福壽忽然想起來一個事兒,脫口問道;“對了,伯渝兄,紹納土著部族叛亂抓了13萬多的俘虜,怎么就剩下這么一點兒?”
“老爺您可能忘了,1887年七月的時候,非洲大總管行轅從這批俘虜中挑選了5.5萬人,全都是強壯聽話的俘虜,投入到贊比西河土石堤岸工程中去了,還有少部分投入鐵路工地,至于剩下的因為條件所限,疾病橫行,也減少了一部分。”田山詳盡解釋了一番。
“哦……是有這么個事兒。”
李福壽總算想起來了,不由自嘲的一笑而過。
屈指算來兩年半的時間
在非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興建基礎設施,興建鐵路,興建移民村鎮,如今業已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環局面。
30多個新市鎮在這片豐美的非洲大地上拔地而起,勤勞的華人移民率先實現糧食自己自足,以養牛和養羊為主的牧業發展形勢大好,贊比西河流域和馬拉維湖區豐富的漁業資源,令莫桑比克地區華人移民能夠吃到充足的魚類,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要論大手筆的建設,吳墨舟絕對是一把好手,只不過這家伙往往會頭腦過熱。
在關鍵時候,李福壽一定要把控住建設節奏,就比如去年底非洲大總管行轅提交的三縱七橫鐵路網建設項目,直接就被李福壽大筆一揮叉掉了。
開什么玩笑?
紅堡勢力不管現在還是將來,根基永遠在澳洲大陸本土,投資重點也在這里,所有建設發展的核心還是澳洲本土,所有的海外領地都是輔助性的角色,絕不能喧賓奪主。
在規劃中;
香格里拉提供豐富的銅,金,鐵資源,提供澳洲本土需要的大量稻米,大豆,大麥,蔗糖,卷煙,天然橡膠等農副產品,本質上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初步工業化社會形式。
適當發展內河造船業,糧食加工業,卷煙及捕魚業,通過港口貿易進一步提升經濟活力,僅此而已。
婆羅洲同樣如此,提供品種眾多的特色產品,例如丁香,豆蔻,肉桂,胡椒,咖啡,黃麻,稻米,玉米等農副產品,唯一值得大力發展的工業是油田。
在三馬林達南方120公里的巴里巴板地區,業已發現了豐富的油氣儲藏,為此成立了澳洲東方石油公司,將在此地進行詳盡的開發勘探,開發油田計劃已經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中。
目前澳洲急需的柴油和煤油資源全部來自于美國進口,隨著機械設備的進一步普及,相關資源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
因此,巴里巴板油田具備了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婆羅洲工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非洲殖民地莫桑比克,由于距離本土太過遙遠,李福壽給其定位就是自己自足的社會結構,最重要的產業就是棉花種植業,進而可以發展出棉花紡織業,織布業,印染業等等下游產業。
試問這樣的發展定位,要那么多鐵路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