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納入索馬里州范圍之內后,這些年來經過一系列的變動和打壓,剿撫并用,當地黑人土著人口急劇減少到5萬人以下,并且被驅趕到邊遠干旱地區。
臨近河流的肥沃地區開墾的農田,牧場,大多屬于移民的華裔人口,總數約有近二十萬人,七成以上聚居于摩加迪沙周邊城鎮。
這些華人移民擁有大片土地,無論種植還是放牧都足以維持生計,相對而言較為富裕,每家起步都有數百頭羊和數十頭牛,在剛剛結束的南非戰爭中,狠狠的發了一筆外財。
摩加迪沙除了河流經過的綠洲之外,其他都是廣袤無邊的沙漠,荒山和戈壁灘,既沒有礦產也沒有適宜人類生存的環境,漫漫黃沙無邊無際,自然環境極其惡劣。
唯一的好處恐怕就是面積足夠大,無邊無際的沙漠大到讓人絕望的程度。
相比較動植物豐富,自然環境出色的馬達加斯加島,索馬里州的這片荒漠地區就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法國人為啥要看重索馬里州以摩加迪沙為中心的這片荒蕪之地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英國和法國人的非洲戰略,英國人殖民非洲的“兩C戰略”,是建立北至埃及,南至南非,從南到北縱貫整個非洲大陸的殖民區域。
如果把英法兩國的非洲殖民戰略比喻成一個“十”字,英國人就是從北到南的“1”豎,而法國人就是“十”字上面的那“一”橫。
法國人鐘情于北非地區,其非洲殖民地以阿爾及利亞為起點,將其周邊的突尼斯、利比亞等地劃分勢力范圍,并把摩洛哥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國,然后向中非和東非延伸,向東最終抵達以摩加迪沙為首的東非之角地區。
大洋帝國手中的索馬里州占據了整個東非之角,環繞埃塞俄比亞高原呈現清晰的“7”字型,法國人的想法就是拿到“7”字型下面的一豎,也就是以摩加迪沙為首的東非之角地區,從而完成非洲殖民戰略夢想。
索馬里州“7”字型下面的一豎總面積約50萬平方公里,法國人想要的是其中的3/5,約30多萬平方公里的區域。
整個索馬里州的精華在北方,是“7”字型上面的一橫,以吉不提地區的西安市為起點向北方向延伸,包括厄立特里亞的中段和西段地區,總面積約24余萬平方公里。
厄立特里亞分為東段、中段和西段,紅海沿岸全長1200公里,其中東段沿海岸線長約360公里,分布著三座主要城市,這三座城市沿著紅海岸邊一字排開,分別是虎門,埃德與阿薩布,都是該州的區域重鎮所在。
厄立特里亞中段地區出了虎門關外長約400公里,分布著眾多新市鎮,是意大利發動埃塞俄比亞戰爭失敗后,索馬里州獲得的新地盤。
其位于紅海岸邊的高原地帶,氣候宜人,適宜于農牧業發展,是索馬里州新興的經濟增長地帶。
這片繁華地區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無論英國人,法國人還是意大利人或是德國人都垂涎三尺,可惜紅海大哈尼什島上的一座天塹要塞,生生打斷了他們的夢想,清醒的回歸現實。
沒本事打下天塹要塞,還是老實一些更好。
“殿下,真的要拿摩加迪沙去換法屬馬達加斯加島殖民地嗎?那里畢竟有20多萬華裔移民,驟然改變恐怕不妥啊!”李勇子爵頗為擔心的說道。
李思元聞言點了點頭,似乎也贊同這種說法;“這只是商談的一個方案,最終結果沒有出來之前,誰也不知道會達成何種樣的協議。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法國人不蠢,沒有足夠的利益他們寧愿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