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三位彬彬有禮的紳士端著手中的香檳酒杯向著將軍們聚集的地方走去,隔的距離稍遠一點,以為他們三個人剛剛進行過一次密切而愉快的交談,關系相當融洽。
其實,這就是倫敦上流社會的壞習慣。
見面先聊半個小時天氣,然后夾槍帶棒地互致問候,彬彬有禮的外表下充滿了疏遠和高傲,這種壞習慣也被帶到了溫暖的弗吉利亞,在本地的上層社會流行開來。
究其原因
是無論在米國聯邦,加利福尼亞共和國還是弗吉尼亞共和國,移民總人數只占據11%的英國后裔(特指英格蘭和蘇格蘭,愛爾蘭)牢牢掌控上流社會話語權,擁有政治上的核心權力,對政治和經濟領域擁有毋庸置疑的掌控權。
這是一個近乎封閉的小圈子,僅能夠容納與英國關系密切的少數西北歐移民后裔,例如比利時與荷蘭,而對意大利,法國和德國后裔完全關閉,對華人更是絕緣。
千萬別以為同是白人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在北美大陸的移民生態中,人口占據主流的德國裔,還有法國,意大利,墨西哥和西班牙移民很難躋身上流社會,更不可能掌控最高權力,這種局面一直到二戰后才得以緩解。
德裔作為北美人口最廣泛也是最大的單一移民族群,在米國建國之后至今的27任總統中,沒有一位總統擁有德裔血統,更不可能有意大利,墨西哥和西班牙移民血統的總統,這就非常能夠說明問題了。
迄為止的米國27任總統中
屬于英國裔總統共計19人,愛爾蘭裔總統共計6人,荷蘭裔總統共計兩人。
西奧多-羅斯福也是屬于荷蘭裔美國人,不過他的父母是從世代居住的愛爾蘭移民美國,嚴格意義上說應該是說荷蘭語的愛爾蘭人。
扒開米國崇尚自由民主公正的外衣,能發現很多不一樣的有趣東西。
如果說占據北美人口24%的德裔移民性格嚴謹內斂,以五大湖地區的工人和白人中小牧場主為主,那么占據人口總量7.3%,向來性格跳脫愛鬧事兒,愛爭取自由,爭取權利的法國裔移民怎么回事兒?
還有意大利人呢?
這種情況在弗吉尼亞共和國同樣如此,以大資本家,大農場主,大企業家以及法律和新聞領域的一小群英裔白人精英,牢牢占據了政壇的大半江山。
那么還有一小半是誰呢?
是來自大洋帝國的華裔過江龍,以一大批金融家和工廠主為首的華裔登陸該國,勢力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里飛速膨脹,吸引了很多其他州的華人來此謀發展,有一些新的移民,以致華裔人口迅速增加。
對弗吉尼亞共和國而言,政治上依靠英國,軍事上依靠大洋王國,所以加入了英聯邦成為成員國之一,但卻沒有加入太平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