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生產能力在戰爭中遭受重創,1910年的產量幾乎攔腰甚至只有原本三分之一,尤其是在石油產量上,加利福尼亞共和國一家就占據11億桶,占據米國原本石油產量的一半還多。
加上戰爭影響,讓米國1910年的石油產量急劇萎縮到3500萬桶的水平,只是戰前的六分之一。
與此同時
大洋帝國皇家基金大力投資鋼鐵和煤礦生產,促成了1910年度生鐵產量1400萬噸,鋼產量2000萬噸,石油產量14億桶的巨大躍升,在石油產量上已經超過米國躍居世界第一。
大洋帝國是世界汽車工業的發源地,到1908年汽車產量已經上升到57萬輛,汽車保有量方面,1908年大洋常國擁有119萬輛私家車,米國擁有66萬輛,而英、法、德、意、加拿大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私家車加起來才32萬輛,連大洋帝國的三分之一都沒到。
正是依托著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造船業和設備制造業比翼齊飛,大洋帝國的鋼鐵工業產量有八成以上都用于自身經濟發展,發展勢頭比德國更加強勁。
客觀的說,這是掠奪了米國的氣運。
在五大湖地區拆解的數千家工廠豐富并完善了大洋帝國總共41項大工業門類,同時令北方聯邦站在一個很高的上,生產的工業產品源源不斷的輸往歐洲市場,填補了五大湖地區的產量空白,并成為其最大的競爭對手。
下一步,1911年初,大洋帝國內閣將進行換屆選舉。
以致公黨新黨魁張立為首的保皇黨力量,在新一屆選舉中占據了優勢,若是不出意外,將取代已經執政兩屆的現內閣,成為帝國皇帝李福壽新的有力臂助。
這一切,都在李福壽的掌控中。
從1911年起,由于北美戰爭帶來的巨額戰爭賠償充斥國庫,財政空前的富裕,大洋帝國將進行史上規模最大的基建工程,范圍涵蓋城市建設,公路,鐵路,橋梁,碼頭,水壩,農田水利設施等等,預計總投資將高達15億金洋,為期5年。
與此同時
以皇家基金為首的大型機構將在國內工業領域進行大手筆投資,力爭通過35年的時間,將鋼鐵,煤炭,橡膠,有機化工,機械產業的產量增加23倍,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相關領域大規模的投資,將創造數百萬個工作機會,進一步提升帝國工業化指數,強化工業生產能力,帶動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水平。
從1911年到1916年
這5年將成為帝國大興土木建設的黃金時期,每年獲得的巨額戰爭賠款投入基建中迅速轉化為國力,將會極大加強帝國實力,以應對世紀初的變局。
從目前來看
米國工業經濟在戰爭中遭受嚴重摧殘,短時間內無法恢復到戰前水平,由于背負著重債,帶著鐐銬跳舞,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大量市場被大洋帝國企業占據。
即便第一次世界大戰如期爆發,米國由于生產能力的限制。不得不眼睜睜的看著大量訂單流向大洋帝國,痛失經濟迅速恢復的好局。
由于背負著巨額戰爭賠償,米國經濟被插上了一根管子日夜不停失血,在未來可以預期的10至20年內,始終處于嚴重虛弱狀態,國家氣運大量流失,這才是李福壽愿意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