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購買金飾品的錢,周安安說得很是自然。
反正他做暑假工和平時兼職,那是家里人都知道的事。
沒辦法,人太出色了,受到的關注度就高了那么一點點。
“咱們家以后也就看看你這個大學生了。”
說起讀書這事,周越毫不掩飾地鄙視著自己兩個早早輟學打工的兒子。
還好的是,現在兩個兒子都當了店長,工資一年下來再村里都算是前列了,只是不好太過宣傳,以免讓村里人嫉妒。
“這話說的,姑丈姑媽,表哥表嫂,我先回去了。”
送完了禮物,周安安就回到家繼續吹著空調,玩著手機。
下午四點多的時候,老爸老媽特地都早早回了家,準備去市區赴宴。
如今還沒有在家喊酒店上門燒菜的習慣,因為為了面子問題,麗州人但凡一點宴請,都是在市區的酒店里進行。
特別是大姑丈一家的收入還可以,自然不會因為一點請客的錢而在大家面前差了面子。
而且有小姑丈的關系在,大姑丈家的酒席放在了目前麗州人眼里最有面子的麗州賓館,價錢也不比明珠、紫薇那兩家酒店貴。
老爸買的面包車發揮了極大的運輸作用,還好今年兩位表哥都買了面包車,因此倒不用老爸一個人來回接送。
“爸,還是讓阿耶坐小叔的摩托車吧,省得暈車。”
臨上車的時候,周安安特地跟老爸說了一句。
他還記得,阿耶是一坐車聞到汽油味就要吐的體質,俗稱暈車。
“行,我打個電話跟你小叔說一下。”
想起父親的暈車癥,周友良點了點頭,打了個電話給弟弟,讓他過來送老父親去市區。
在阿耶坐上小叔的摩托車之時,周安安還不忘將南海觀音那里請來的護身符給了阿耶和小叔一人一個,得到家里人一致的贊賞。
“爸,你這車舊的有點快啊。”
坐在老爸的面包車里,周安安發現不到一年的面包車,內飾看上去都有些舊了。
“你爸爸這車,都不知道是給咱們家買的,還是給別人買的。”
說起這個車,王景玉一肚子想要吐槽的話。
自從老公買了這輛面包車之后,一起合辦采石場的幾個人時不時地就來借車。
問題是合辦采石場的有六個人,這輛面包車三天兩頭就停到別人家門口去了。
若不是大家關系還好,王景玉都要說說老公的大方氣,盡拿自家東西折騰,不心疼。
“你這話怎么說的,別人借去又不是沒少給我加油。”
對于好面子的周友良來說,朋友來借車,那是毫無疑問要借的。
有時候,他都會主動借給別人。
而借車去的幾個合伙人朋友,都會時不時地加滿油再還給他,周友良每每說起這個事都一臉的自豪。
在他的觀念里,他真心誠意待人,也想別人真心誠意待他,這就是為人處世之道。
只可惜,有些事情總是事與愿違,周安安前世就看到過不少。
當然,老爸真心的朋友也是不少的,遇到點什么事幫忙的人也有許多。
這一點,農村人,真的很淳樸。
感慨著的時候,周安安聽著老爸老媽的嘮嗑,徑直插了一句嘴:“媽,要不你給老爸買一輛好車,這輛面包車就轉給爸他們的采石場用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