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一次的戰斗分析,異教徒的戰艦性能比起莫漢報告中的,要更強大一些,幾乎與帝國艦隊相差無幾。
并且,其中有一部分艦隊的戰力,甚至比起帝國戰艦來,還要更強大一些。
那么,1600支軍團對1600支軍團,帝國能勝利嗎?
遭遇戰的話,托雷亞不敢肯定。
但如果是通道口防御戰的話,托雷亞認為還是機會很大的。
而且,即便是失敗了,應該也能重創異教徒的艦隊,而自己帝國依然還有2000多支軍團不是嗎?
想到這里,托雷亞也是雙眼一亮。
“傳令寇沙界,還未進入通道的艦隊,立刻停止進入,并分別與異教徒的那四個跨界通道口部署防線!”
“是,陛下!”
------
聯邦歷1864年。
寇沙界。
距離聯盟各艦隊出發,已經一年半了。
其中一處聯盟的跨界通道出口處。
約400支帝國軍團,此刻已經于此部署了防線,將通道口團團圍在了中間,而在其余三處通道口,也都是一樣的情況。
就等聯盟艦隊出現,然后以全方位的交叉攻擊,徹底將其撕碎。
突然間,通道口如同水面泛起了漣漪般,不再平靜。
所有諾雷亞帝國的士兵都知道,這是異教徒要從里面出來了...
果然,就在下一刻,大量戰艦開始不斷從其中涌出,并向著防線上的守軍全力開火。
而帝國各艦隊也是毫不示弱,同樣揮灑著各種能量。
所有所謂的試探攻擊,戰爭從一開始,便直接進入了白熱化。
當然了,在這個階段聯盟是處在絕對劣勢上的,戰損甚至一度達到了15比1。
畢竟數量上處在了絕對劣勢!
倒不如說,在這個數量差下,能打出15比1的戰損,已經是相當的不錯了。
開戰后第一個小時,四路聯盟大軍的損失加起來,高達15支軍團。
在第二個小時中,這個損失就驟降到了8支軍團。
而當第三個小時結束,聯盟的損失贏達到了5支軍團以下。
戰損比也減小到3:1的程度。
終于...
十個小時過去了。
雖說在這是個小時中,聯邦的戰損達到了57支軍團,而諾雷亞帝國的戰損,卻只有29支軍團。
從表面上看,這情況是相當的不妙。
但實際上,聯邦的損失主要集中在前幾個小時中,在第十個小時的數據中,甚至還打出了戰損逆轉,達到1:1.05。
其主要原因在于,通過十個小時的時間,聯邦每個通道口抵達的艦隊數量,都已經接近了300支軍團。
當兵力差距不再是那么明顯,再加上滄龍級戰艦的優越性能,即便是數量上依舊有些弱勢,但已經能打個旗鼓相當了。
而隨著后面的艦隊不斷抵達,聯盟也終將從旗鼓相當轉為優勢。
當然了,單單是這樣還不夠,否則即便是擊潰了諾雷亞帝國的守軍,聯盟這邊的損失,至少也會達到800支軍團左右。
沒了800支軍團,還怎么和諾雷亞那2000多支軍團作戰?
所以,是時候動用底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