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爾斯星系群,屬于室女座超星系團中的一員,與其相鄰的則是凱賓尼亞超星系團(早期人類命名為長蛇-半人馬座超星系團),而凱賓尼亞超星系團位于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最外圍,同時,也是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對于威爾斯特超星系團的橋頭堡。
兩個巨大的超星系團之間,并非如普通人所想的那樣,可以通過類似于超空間航行之類的手段直接跨越。
實際上,這是不行的!
超星系團,又名二級星系團,在聯邦的定義中,僅次于總星系這一級別。
而兩個相鄰的超星系團之間,都會有一種被各大文明稱之為星團邊界的區域,在這個區域內,由于兩個超星系團的相互作用,使其中間的區域甚至連基本的物理規則都出現了混亂,因此根本無法使用常規的手段進行跨越。
那么,是不是超星系團之間就無法跨越了呢?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否則的話,阿麗婭又是從威爾斯特超星系團來到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呢?
根據埃米爾所說,在兩個超星系團之間,通常會在一個相對平衡的點上,出現一條連接兩個超星系團的宇宙洋流。
而十萬年前,埃米爾與加西亞便是通過這條宇宙洋流來到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
同時,根據埃米爾所說,這道連著接威爾斯特超星系團與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的宇宙洋流,其位置就在距離梅爾斯星系群的不遠處,一個名為拉娜的星系群。
更有意思的,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十分特殊,其實際上是由三部分所組成,依次為室女座超星系團、凱賓尼亞超星系團、拉維斯超星系團。
為什么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還包含著另外三個超星系團呢?
正常來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但是,在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中,卻真實發生了。
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確實滿足了超星系團的構成條件,但問題是,室女座等三個超星系團同樣滿足了超星系團的構成條件。
并且,在這三個小型超星系團之間,同樣存在著星團邊界!
三個小型的超星系團糾纏在一起,共同組成了如今的拉尼亞凱亞這么一個巨型超星系團。
那么,這里問題就來了,從威爾斯特超星系團通過宇宙洋流來到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后,究竟是在三個小型超星系團中哪一個之內呢?
答案是,凱賓尼亞超星系團!
說起凱賓尼亞超星系團,正是曾經埃米爾與加西亞的老巢,同樣也是阿麗婭率領蟲族撤出梅爾斯星系群之后,所前往的地方。
因此,埃米爾對于那里可謂是異常地熟悉。
而想要從凱賓尼亞超星系團前往聯邦所在的室女座超星系團,則必須通過宇宙洋流抵達梅爾斯星系群才可以,這便是為什么在談判中林凡堅持要蟲族退出梅爾斯星系群的原因,同時也是為什么要將星際艦隊總部搬遷至這里,并在未來三百年中,將聯邦八成以上的艦隊集中于此的原因了。
在林凡的計劃中,當星際艦隊扼守住了宇宙洋流位于梅爾斯星系群的一端之后,除去長期駐守的八成艦隊外,剩余的兩成艦隊則是可以帶著附屬文明征伐室女座超星系團內的各個星系群。
直至...最后占領整個室女座超星系團。
屆時,聯邦的疆域將橫跨1億多光年的范圍,真正成為一個強大的高等星際文明。
當然,這一切需要花費時間,并且還是非常多的時間。
要知道,室女座超星系團就算再小,那也是超星系團,其擁有整整100個星系群。
數以千計的星系,單單是不比銀河系小的星系,數量便高達了20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