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段時間,陸陸續續的又有十來個孩子到來。
這樣的情況,讓楊信感覺很是無語,尹老爹曾經說過,村里四五歲孩子沒有讀幼兒園的也就只有幾個。
現在看看,接近二十個了。
不過很快楊信就知道了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孩子了。
原因就是上幼兒園要錢,一年下來差不多要**千塊錢。
而來楊信這里讀書,不僅不要錢,而且還能跟著他學英語,這么好的事情他們怎么可能錯過。
于是,便就有了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且,還有很多孩子原本都已經上了幼兒園,他們家長也把孩子退學了送到了村里楊信這里。
這樣的情況,楊信知道后也是相當無語。
這些人就這么信任他嗎?不怕他教到一半跑了?
其實楊信不知道的是,很多家長之所以把孩子送過來,主要還是因為楊信承諾教孩子學英語。
很多家長也知道孩子學英語最好的年齡是四五歲的時候,但是縣里的幼兒園根本不教孩子學英語。
就算是有教孩子英語的幼兒園,收費也非常貴,而且還不一定有楊信這么好的英語老師。
所以,這也就能夠理解為什么很多已經上了幼兒園的家長都要把孩子送到楊信這里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除了楊信的英語好之外,還有就是他辦學是在村里。
很多孩子父母不在家,都是讓爺爺奶奶去城里照顧孩子上學。
如果孩子能夠在村里讀書,不僅不需要支出孩子上幼兒園的費用,也不用支出家長陪讀時租房子與生活費的支出,這樣一來,一年下來最少要省下兩萬塊錢左右。
如果在村里,大米是自己家種的,菜也是自己家種的,基本上沒有什么支出。
而且把孩子放在村里上學,可以讓爺爺奶奶幫忙看著,孩子父母也能夠更加放心的去外面打工賺錢。
半個月時間不到,楊信手下就有了二十一個學生,都是四五歲的孩子,差不多全村的四五歲孩子都回來了。
至于為什么都是四五歲的孩子?主要是因為更小的孩子楊信不收,更大的孩子則是已經上小學了。
楊信在這里支教,村里給楊信免費提供了糧食蔬菜等生活物資,不用他自己花錢。
按照尹老爹的話就是,楊老師來我們村免費支教,難道我們連吃飯都要楊老師自己掏錢嗎?那我們還算什么人?
讓楊信比較滿意的是,他這次來老寨村的目的已經完成了一半——因為劉梓晨同學也成為了他的學生。
接下來,楊信就要想辦法忽悠他拜師了。
想要讓他拜師,就得找一個由頭,只是他想了很久,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由頭。
田佳佳拜師,他找的由頭是讓她跟自己學醫。
而現在劉梓晨才五歲,再說學醫就明顯說不過去。
最后他想到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那就是教劉梓晨學習,先教出成績,然后再跟劉梓晨爺爺奶奶說:劉梓晨天賦異稟,所以準備資助劉梓晨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費用。
到時候,順便再向劉梓晨爺爺奶奶提出讓劉梓晨拜自己為師,應該就能夠成了吧。
畢竟資助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沒有十幾萬根本下不來,這么大的代價,只是一個師徒名分,他相信劉梓晨爺爺奶奶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