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爐該建就建吧,跟修路也沒關系啊,我就不信,窯爐建好的時候,路還沒修好,路好了,沿線的村莊也受益,若是拖下來不修了,當地老百姓也不會答應的,少數人再作祟,犯了眾怒,就不那么猖狂了吧?”
剛剛進行過嚴打,社會治安還是很好的,那些無賴村民,也不敢太過分。
無奈,張大虎還是著急。
小慧給他出主意:“若是有人搗亂,你不會派點公安啊,不能越境執法,不講理耍無賴的百姓肯定都是不讀書不明理的,能懂這個?嚇唬嚇唬或許就行。”
張大虎也沒權利派警察,但他可以向上級請求,于是,上面的人,就把實習的警校生派了過去,還別說,效果不錯,想想都知道,誰敢挑戰公安局的底線?
張大虎以為,修建公路是最難的事情了,他是從基層一步一步走來的,自然明白村里有些人沒文化,私心重、目光短淺、不講理,工作特別難做,但他沒想到,有文化的人中,也有人很難纏。
路一天天的修好了,選煤廠的選址,卻出現了問題,按說,建在離礦區近、道路交通也比較好,水循環方便的地方最好,而且,龍門確實有這樣的地方。
王村,左邊是公路,右邊是小河,距離煤礦近,怎么看怎么合適,郭讓在地圖上給小慧標注出來,征求她意見。
小慧以前考察過,知道是怎么回事,打電話同意,讓郭讓談好征地補償,就簽合約。
王村有個王大民,以前在國營選煤廠做臨時工,稍稍有點見識,聞聽要建選煤廠,一下子就看出了這塊地的好,自己村子的便宜怎么能讓外人占了?他在村里鼓動村民集資建選煤廠。
這個村里的人,都是一個姓氏王,一個老祖宗傳下來的,本來就抱團,再加上有人鼓動,一下子就鬧了起來。
人家不同意,郭讓實在沒辦法,只得在這個村的鄰村姜家屯租下一塊地,雖然有一點點不如意,但好處也有,距離河邊稍遠一些,不用怕發洪水了,距離公路略遠一點,大不了自己修幾公里。
他向小慧請示,小慧對他這樣處理問題很支持:“務必和當地村民搞好關系,但做事要有理有節,該讓步讓步,不該讓步,一定要堅決制止,千萬不可以敷衍,不可以許空頭支票,別想著事后不兌現,可以賴過去。”
“是!”
選煤廠地址定下來,地基處理好了,就開始進機器,粉碎機、跳汰機都是很大型的,王大民這才發現自己孤陋寡聞,他以為選煤廠就是自己以前見的,把煤矸石挑出來就行了,最多,弄點篩網什么的,至于用篩網篩什么,他都說不清。
村里人看到他這傻樣子,也不敢動了,募集的資金才幾十萬,一臺機器都買不了,還想建廠,不是做夢嗎?最后,會計又把錢還給大家,那塊地,就繼續種莊稼了。
選煤廠一次性付給姜家屯十萬塊,以后每年可以拿到三萬多的補償款,全村五百來口子,到年底,一人分六十塊錢。
這年月,按當地人的消費水平,六十塊錢,可以做一身新衣服還有余,剩下的錢還能割點肉吃吃。
這不算,村里還有幾十號年輕人去了廠里上班,每個月按時領工資呢。
王村那塊地依然只能種莊稼,而且,這里靠河,以前被水淹過,鹽堿大,莊稼長得不怎樣,一畝地最好能收四、五百斤麥子,五百斤玉米,折價不足兩百塊,還得投入幾十塊錢的種子和化肥,一百畝地一年不過一萬來塊,還不算一年的辛苦費。
即便是一個老祖宗,對外人的時候可以抱團,對內,一樣會鬧矛盾,全村人都恨王大民,她家門口,經常有村民經過時,狠狠啐一口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