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感慨了一番,張天福的心態完全恢復正常。
小慧忽然想起一事:”“我剛剛下海那會兒,建了一棟樓做商場,乃是當時最先進的,商場一開張,人流如織,大門都擠壞了好幾個,當天好多柜臺賣斷貨,現在,門前冷落車馬稀,去年竟然給我報虧損。”
張天福忍不住笑,心里其實很驕傲,想象著若是他在管那個商場,怎么也不會走到如此境地。
小慧還在說著自己的設想:“那棟樓才建十年,拆了可惜,我想,將它改成電子交易市場,專供電子零部件和電子產品交易,同時,我會在那條路租賃或者購買一些門面,也做電子產品,這樣能形成規模效應……”
張天福順著小慧的思路一想,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一拍椅子扶手:“好,妙計,于董,這樣,不僅能把咱們公司的產品放那里銷售,同時也能吸引別的客商,或許,還會有很多進口商品在那里上架銷售,這樣,我們的采購也會容易起來。”
“嗯哪,誰再想卡我們脖子,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于董,我有個同學,前年從米國回來,他以前就是做這方面工作的,要不要叫他來試試?”
“這個當然好,我還正發愁沒人呢。”
小慧告辭后,張天福立刻給同學打電話,他同學在前一家公司做的不如意,走,沒有更好的工作,不走,有能力卻施展不開,正難過呢,聽到張天福的描繪,立刻就給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
當時,香江那邊的公司,看不上內地公司的,少數精英北上,有人適應了北方人的行為模式,混得如魚得水,有的人卻鎩羽而歸。
張天福就是成功者之一,他的同學朋友是又羨慕又嫉妒,也幻想自己能遇到小慧這樣的好老板。
來人叫謝啟先,哈佛畢業的高材生,他有能力,有干勁,但一直沒能取得很高的成就,當然也跟個人性格有關系,他有些恃才傲物,目下無人。
張天福在謝啟先見小慧之前,還一再警告同學,說話說八分,切不可口氣太滿。
謝啟先和小慧的談話,一開始進行非常好,兩人大有一拍即合、相見恨晚的感覺,謝啟先很快忘了張天福的告誡,拍胸脯給小慧保證,他一定會把那個商場,經營成全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
小慧并沒有給謝啟先潑涼水,但卻給他配了一共性格很穩重的副手錢梅。
錢梅母親五年前得了心臟病,需要一筆錢做搭橋手術,她留校雖然安穩,可是工資低,夫妻倆努力幾年,還是買不起房子。
她覺得,既然買不起房子,還不如先拿錢給母親治病,事后,丈夫有些不高興。
錢梅一氣之下辭了職,來找小慧。
小慧把錢梅安排到商場,讓她先熟悉企業經營模式以及怎樣進行行政管理。
錢梅發現商場舉步維艱,那幾個管理人員還瞞著小慧,整天拆東墻補西墻的。
商場虧損的雷,也是錢梅引爆的。
經過三年鍛煉,錢梅在行政管理上頗有心得——越是虧損企業,行政管理越難,沒錢啊,員工們心浮氣躁,想走又怕找不到好工作,留下又看不到前途,這時候還能讓企業正常運轉,可不容易。
錢梅是小慧同學,對謝啟先有一定壓力,一面可以補謝啟先不足,一面還可以讓他不至于頭腦發熱,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張天福私下笑謝啟先:“你和于董談話時,肯定又說大話了。”
謝啟先不好意思地笑笑:“于董確實是個馭下的好手,不聲不響地讓你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