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7月29、30日,天津、北平失守。
11月11日,上海失守。
12月1日,日本華中方面軍分兵三路,直撲距上海直線距離僅260公里的國民政府首府南京。
值此時刻,國民政府于1937年11月20日發表《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宣布:……國民政府茲為適應戰況、統籌全局長期抗戰起見,本日移駐重慶。”
由于對日作戰的需要,以及武漢所具有的戰略地位,國民政府軍政機關并未立刻遷往重慶,而是留駐武漢。
國民黨中央黨部、國民政府多個部委、多個黨派機構、多個社會團體等的遷駐,以及大批黨政要員乃至外國使節的蒞臨,使武漢毅然承擔起臨時首都的職能。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動在武漢進行,一系列重要的抗戰決策在武漢出臺,第二次國共合作最好的歲月在武漢出現。
武漢,驟然成為全國抗戰的政治中心。
8月,紅軍改編為八路軍(9月改戰斗序列為第十八集團軍)。
9月28日,蔣介石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
10月12日,蔣介石同意南方8省14區紅軍游擊隊編進新四軍。
12月上旬,蔣介石連發邀請,希望中國**派代表到武漢商談。
12月21日,中國**人***、葉劍英等與蔣介石在武漢會面。
26日,國共兩黨關系委員會正式成立。
1938年1月,國民政府改組軍事委員會,成立以陳誠為部長的軍事委員會政治部。蔣介石提議中國**人***出任副部長,陳誠親自出面相請。經在漢的**中央代表團研究并報**中央批準,***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
正文
1938年4月7日上午,整個邯口到處都是鞭炮聲,三姑娘走出家門。
“號外、號外,臺兒莊大捷”,一報童到處四散著傳單。
街上人潮涌動,人人都是笑臉。
三姑娘一路小跑到了報社,大家都忙著發放抗日的傳單、唱本、小冊子等文字宣傳品。
“劉主編,給我一打傳單,我去巷子里發。”
“拿去,路上小心點!”劉主編說。
“好咧!”三姑娘興高采烈地出去了。
到傍晚,街上開始火炬游行,行列綿亙數里。
三姑娘忙回家喊四弟、五弟一起來看。
弟弟們也準備了一掛鞭炮,當游行隊伍從門口經過時,四弟點燃了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炸死小日本!炸死小日本!”五弟說。
第二天,邯口各處禮堂、學校都在進行抗日演講。
“今日全中國已決心在民族的領袖……的領導之下,抗戰到底”,“在日本軍閥沒有完全退出中國領土以前,我們決不停止抵抗”,禮堂回蕩著講演者激情彭拜的聲音和聽眾們熱烈的掌聲。
第三天,三姑娘帶弟弟們一早就來到了中山公園。
那里正在舉行盛大的廣場歌詠。舞臺中央正在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