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你負責與蘇藍一起,把后天的接待用餐給管起來,一定要保證大家吃的好。”
陳吉平嘴里所說的這三個人,分別是丁放,龍明君和劉大力。他們是這段時間竹藝廠新招來的員工。
其中龍明君負責辦公室里的一些文字工作,丁放負責宣傳策劃,劉大力負責兩個廠的采購,當然也包括食堂買菜了。
都是新入職的人,面臨這么大的一個活動,既有些緊張,也有些興奮。
這會兒,個個卯足了勁,聽著陳吉平的吩咐。
很快,大家都領命而去了。
沒有多久,龍明君來到了村部,此時于文靜也代表縣里,來到了南堡,正在跟李程達和劉國發等人一起,商量著從縣里到村里的具體路線,以及沿線安排。
竹藝廠負責廠里的參觀和用餐,鄉里負責從縣里到村里的路線保障,縣里負責下午的交流座談。每個部門都有其負責的一塊。大家分工明確,又要團結協作。
雖說,這事看來似乎就是南堡竹藝一家的事情。但是,苗人杰的指示很簡單。這事,要從扶貧的高度上來看,就不是南堡竹藝一家的事情,而是整個縣里的事情。
如何把G縣傳統篾匠大縣這塊無形資源盤活,南堡竹藝是一個最好的典型。
如何讓扶貧政策與項目完美結合,南堡竹藝也是一個最好的典型。
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如此。
所以,除了涂老那邊組織的百來人的參觀之外,縣里其實也另外組織一批人。
只不過,這批人有縣里負責而已。
這些事情,陸飛沒有操心。
工作間內,經過修改的“新生”有了些變化。
拋光打磨上色之后,已經到了第三天了。
今天的南堡格外的干凈整潔。
這個,可是要歡迎八方來客的姿態。
早上八點,涂老等人用過了早餐,從市里出發了。
兩輛中巴,直接到了縣里。
之后,苗人杰簡單的歡迎了一行人之后,三輛中巴來往南堡而來。
竹藝廠內,眾人參賽的作品已經擺放整齊了。
至于評委,已經來了。
解說介紹這個事情交給了陳吉平,陸飛也就安靜的身后陪著。
在說,這樣的活動,陸飛覺得,有一次其實就足夠了。
若是次數多了,陸飛自己首先就愿意了。
參觀不需要多少時間,到是這個現場給員工的作品進行評分,到是花了一些時間。
之后,陳吉平介紹了一下南堡竹藝廠的發展歷程,時間也就到了中午。
百來人,也就十桌。
吳蘇藍的手藝自然不用說了。
特別是這大鍋燉的肉,那味道比之城市之中,一家三中那一斤不到的肉比起來,那味道完全不一樣。
沒有酒破壞味蕾,熱飯熱菜,吃起來格外香了。
這不,下了桌之后,大家也是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