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內緊外松
陳吉平雖然丟了公職,但是,依然還有自己的人脈關系。
特別是自己的很多同學,如今有的已然在首都,有了一定的位置。
首都央視新聞頻道,就是陳吉平的一個同學。
吳中省推選上來的新聞是如今的一個熱點,也符合央視新聞頻道近段時間來的一播報重點。
這不,這則新聞已經進了總編辦公室。
很快,辦公室里響起了聲音。
沒有剪輯完的新聞小樣,時間有些長。
不過,吳波濤看的比較認真。
精準扶貧,如今已經在華夏開展了將近一年,在這期間涌現出了很多可歌哥泣的故事。宣傳正能量,講好扶貧故事,是這段時間新聞宣傳的重點。
吳中省這則新聞無疑非常符合要求。
更難得的是,還把扶貧和傳統技術想結合,無疑又增加了新聞的熱點。
華夏要復興,其中文化復興是關鍵。
什么是華夏的文化精髓?
這類傳統技藝,怕是其中不可否缺的一項。
年初的時候,臺是不是和文化部旅游部一起,專門舉辦了一個傳統技術的攝影展和傳統技術現場展示么?
十分鐘左右的新聞小樣,吳波濤看了一遍之后,又看了一遍。
從省里上來的新聞,內容和措詞之上,已經經過了審核,這個肯定沒有多少問題。
只不過,要放在央視新聞頻道,到是需要慎重一些。
新聞播放完了,吳波濤關閉了電腦上的播放器,拿起了電話。
“明博,你到我辦公室來一趟。”
放下電話之后,沒有多久,李明博來到了吳波濤的辦公室坐下來了。
“明博,吳中省那邊推上來一則新聞,你也來看看。”
說完之后,吳波濤把屏幕扭轉過來,對著了李明博。
十來分鐘的時間,就這么過去了。
李明博是采訪部的主任,此時看了之后,當然也明白了吳波濤的意思。
“總編,你的意思是下去看看?”
能夠上央視的新聞,真實性這一點肯定要擺在第一位。
如今,隨著網絡興起,自媒體時代,有的人為了吸引眼球,早已經把新聞真實性這個基本要點拋開了。
雖說,省里推上來的,真實性應該可以確保。但是,吳波濤覺得,除了真實性之外,應該再去看看,是否可以挖掘出一些更深的東西。而這個,李明博就非常有經驗。
“明博,你說的沒錯。”
“我的意思是想讓你帶幾個人過去看看。”
“從傳統技藝復興這方面入手,多幾個角度去看看。”
吳波濤提出了要求,李明博離開了辦公室,很快就落實了指示。
鐘遠芳是采訪部的副主任,自然也接到了任務。
這不,看了新聞小樣之后,鐘遠芳意外的發現了新聞里面竟然出現了自己的老同學陳吉平。
一個電話過去,也就知道了陳吉平如今的現狀。
“陸師傅,央視新聞頻道要過來,你看看,咱們該怎么準備?”
陳吉平真的很興奮。
沒有想到,竹藝廠不但上了省里的衛視新聞,還有可能上央視新聞。若是能夠七點鐘的那半個小時新聞,怕是這輩子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