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正在桃樹下苦思冥想,卻因算法和工具精度所誤,遲遲得不到更精確結果的劉歆,便從劉龔口中,聽到了一串數字。
“叔父,揚雄、第五倫所算圓周盈數為……”
“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
……
而另一邊,第八矯也滿面春光地回到太學生舍,開始收拾行囊。
恰好住在隔壁的劉秀過來看到,不由詫異。
“季正這是要去何處?遠游還是回家。”
經過舉幡救倫一事,第八矯對劉秀十分信賴,加上他為人耿直實誠,當劉秀與自己是同一類人,便笑著將今日之事說了個大概。
“我后日要去功崇公府赴任,作為公國冼馬,不能再與文叔繼續做同學了。”
聽聞此言,劉秀頓時一驚,擔心的卻是另一人:”第五伯魚也受了功崇公之聘?”
第八矯搖頭:“這倒沒有,伯魚意在歸隱,無意于仕途,拒絕了。”
話剛說完,劉秀就忍不住笑了起來,第八矯也不明白他樂什么。
劉秀只說自己是來感謝第五倫兄弟贈石炭的,作為第五倫的謝禮,參與舉幡的太學生都得了一份。
而劉秀更意外收到了兩倍的量,與劉隆相匹,看來第五倫已知道那天主要功臣是誰了。
劉秀雖然面上無動于衷,心里還是有點小欣喜的:“第五倫記住劉文叔了。”
經過此役,第五倫聲名已在常安傳開,再瞧瞧周圍,這么多太學生參與此事,又得了第五倫饋贈,禮輕而情誼重。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等學成返回家鄉時,便會口口相傳,替第五倫將名聲散播于天下。
“吾兄若能得到這樣的名士輔佐就好了。”
而今再得知第五倫無意入仕莽朝,劉秀心中更是大喜。
劉秀聽說過楚地大儒龔勝的故事,這位老儒漢哀帝時便曾抨擊刑罰嚴酷、賦斂苛重,是出了名的清流。后又不滿漢哀帝寵幸董賢,加以譏諷,等到王莽秉政時,龔勝看出王莽意圖,遂歸老鄉里。
新朝始建國三年(公元11年),王莽想聘請龔勝來做太子師,龔勝拒不受命,堅決不上車,最終絕食而死。
還有與劉秀同郡的郭丹,郭丹是穰縣人,七歲而孤,以孝順后母聞名,后來入常安太學,常為都講,諸儒敬重之。等到王莽篡位后,兩次征辟郭丹,許以高位,郭丹卻辭病不就,最后帶著一群學生跑到官府力量薄弱的北地郡。
在劉秀眼中,不仕、歸隱,這兩樣加起來,簡直就是對王莽不滿的同義詞!
回到居室后,劉秀嘴角都彎成了√。
“這些歸隱不仕王莽之人。”
“有一個算一個,無不懷念我大漢!”
……
PS:侍中、奉車都尉、光祿大夫臣秀領校,秘書言校、秘書太常屬臣望所校《山海經》凡三十二篇,今定為一十八篇,已定。——《上山海經表》
另外劉歆是中國最早嘗試計算圓周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