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車上時,第五倫念及劉龔給自己桓譚所留書卷時的小眼神,遂細細展開翻閱起來。
里面確實都是桓譚的文章,這老家伙雖然喜歡非毀俗儒,實際上他卻博學多通,遍習五經,而著書立說的目的,也不像揚雄那樣隱隱想成為“圣人著說“,而是完全出于興趣。
所以里面的文章很雜,其中不少還真能看出“唯物主義”傾向。
不過翻到最后一卷時,當枯黃色的竹簡一點點展開后,恍如圖窮匕見,里面竟是一份帛書!
第五倫瞇起眼睛來,帛上盡是蠅頭小字,但依然能看出是劉歆親筆所寫,看來他,完全不似在榻上茍延殘喘時那般病重啊。
帛書上倒也沒有直接約第五倫做什么,甚至都沒什么內容,哪怕被人搜到也不存在大問題,只有引自《公羊傳.定公十三年》的一段傳文。
“晉趙鞅取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者,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人也。此逐君側之惡人!
若是幾年前的第五倫,肯定是一臉懵,好在他沒白白做了揚雄兩年的學生,跟士人打交道,春秋與左傳起碼是要熟讀,所以知道這一典故。乃是春秋時晉國六卿內戰,趙鞅發起戰爭,驅逐了晉侯身邊的其余兩卿。
然后,帛上又有頗類注文的字:“晉之衰亡,君側之惡人為之,趙鞅擊之,既報私仇,又得公義,事后趙鞅為晉國執政,春秋書之。”
這便是“清君側”的原始出處了,劉歆沒敢直接約第五倫造反復漢,而是將心比心,猜測他的好惡,然后以古比今,暗含之意就是……
“皇上身邊,有奸臣啊!”
如今君側之惡人,是誰呢?那還用說,自然是陳崇、孔仁、張邯等輩了!國家變成了這個樣子,都怪彼輩!
怎么,你嘉新公劉歆,就沒半點責任?
“吾等身為忠良,應以清君側為己任!事成之后,君便可效仿趙鞅,執掌朝綱。”這就是劉歆藏在這短短兩段里的話,但還沒露出己方底牌來,倘若第五倫有意,他們才能談后續。
雖然能預想到,天下復漢思潮興起之際,劉歆與皇帝恩怨矛盾將變得更大,但還是沒料到,這老學究居然也想搞政變!
只是,不愧是書生造反,整這么多彎彎繞繞。第五倫倒也沒有大喜過望,只陷入了思索。
他在計算,這些人究竟是好助攻,還是豬隊友?與之合作,究竟會幫忙,還是添亂?
而在外替他驅車的張魚,少頃后,便聽到了第五倫在車中的輕聲吟唱。
唱的的老子五千言里的一段話。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
最后一句,是帶著笑的:“國家昏亂,有忠臣啊!”
……
PS:起晚了點,第二章在13:00,第三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