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不救濮陽,讓倒霉的王閎吸引幾萬赤眉,又留著陳留作為阻礙,讓赤眉不能忽略他,再吸引幾萬,作為一子閑棋的董憲,也能起點類似的作用。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而敵寡;能以眾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說白了就是“集中優勢兵力”,和赤眉相反,馬援通過收縮戰線,將分散在河內、洛陽等地的兵力集中起來,通過放棄的空間,換取了時間,他至少在成皋、敖倉、滎陽這一小片區域,匯聚了四萬之眾。
魏軍的計數方式和兵民不分的赤眉不同,這還沒將竇融源源不斷派來的民夫算進去。
“還有一個緣故。”
既然張宗是明白人,馬援也與他說了自己的大大咧咧外表下的壞心思。
“河內、河南的大姓又不老實了,讓彼輩捐糧出人助軍,竟推三阻四,且放赤眉稍稍西進,也算幫竇周公,嚇一嚇彼輩!”
……
與將良紳土豪、蒼蠅老虎一起打的赤眉軍不同,第五倫卻相信這一點:“豪族大姓無限可分。”
所以他對豪貴的打擊是分地域和種類的,拉一批,打一批,關中要鏟除,隴右要保留,河北諸劉一個不留,外姓則基本不碰……
很早就和平歸順的河內地區,第五倫也采取了懷柔政策。
投桃報李,第五倫擊河北時,河內大姓們出了許多錢糧,贏得了今年免租的特權。但秋后,司隸校尉竇融卻又希望他們縱不交租,也捐點糧食出來,因為赤眉對豫州的侵襲,導致大量難民涌入洛陽周邊,加上馬援不斷擴軍,糧食快不夠吃了。
這下大姓們就不愿意了,摳摳搜搜,只肯交出來三位數的糧。
但隨著時間進入仲冬,先前還抱怨“一粒都沒了”的河內大豪們,卻聞風而動,對捐糧出人力的事積極起來。
那位在河內做二千石時,對馬援“不戰不降不走,不死不和不守”的大儒伏湛,過去要保持“無心俗務,專向學問”的人設,只肯讓兒子伏隆去考試做官,自己則專注于傳道受業,終日吟誦詩書。
可近日,老伏湛在竇融勸說下,竟也難得出了書齋,在河內郡對還糊涂著,舍不得那點糧食的諸家豪強奮臂疾呼:“諸位,請聽老朽一言!”
“老夫乃是瑯琊人,與赤眉首領樊崇,算是半個同鄉,素知其為人。”
伏湛這話,讓他接下來半真半假的敘述,更加取信于人:“據我所知,樊崇等皆是閭左無賴之輩,不勵力于田疇,反而偷食靡衣,務力于剽奪之道。趁著新末大亂,竟結連兇黨,驅迫平人,始擾害于里閭,遂侵凌于郡邑。”
“自從赤眉賊作亂以來,于今七年矣。其荼毒生靈百萬,蹂躪諸州五千余里。所過之境,房宅無論大小,民眾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其所過城郭,狼藉滿地。沿途遇人,便剝取衣服,搜括錢糧。”
伏湛訴說著中原傳來赤眉軍真真假假的暴行:“赤眉號稱百萬,這百萬人是如何得來的?皆是良民為其所擄,男子每日給米一捧,強畫赤眉,驅之臨陣向前,死于溝壑;婦人每日給米半捧,充入女營,供其巨人、三老淫樂,餓極則殺之為糧!如有敢逃者,則立斬其足以示眾人。”
“家中糧滿五石而不獻賊者,即行殺戮!奪人私產,凡家有田疇者,一律奪而分之,***女,掘人墳冢,無惡不作!”
這才是最重要的,哪怕對方是同樣起身草根的陳勝吳廣,只要形勢到了,他們這群人都能抱著禮器巴巴地跑去合作,若遇上劉邦之類的“真命天子”,再對儒生無禮,當你面洗腳也得笑著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