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劉秀卻以為不然。
赤眉的結構,決定了它們就不是能持久作戰的政權。
“赤眉要么大勝,要么大敗,沒有例外。”
“赤眉恐怕難敵第五,遲則入秋,快則春日,勝負將分!”
果不其然,馬援在敖倉大敗赤眉的消息傳來,劉秀對赤眉更不看好:“第五倫長于兵略,定會驅趕赤眉狼,來吞余這江東虎,使吾等兩敗俱傷。”
所以他必須在北方大決戰分出勝負前,構筑起完整的淮北藩籬,不管對面來的是赤眉還是魏軍,都要擋住。
吳漢內部也有人表示擔憂:“逢安縱是赤眉別部,畢竟是五公之一,麾下十萬賊眾,而我軍主力尚在江夏,縱盡征淮南、江東之兵,亦只有兩萬余人可供出征。”
劉秀卻道:“固然是敵眾我寡,但這兩萬人,多是丹陽兵,參與過滅淮南、剿山越,也算差強人意。”劉秀總算保住了一個屬于他的成語,沒叫第五倫“無意中”搶了去。
“再者,比這相差更懸殊的仗,余也打過!”
此言擲地有聲,無人再有異議,這世上將帥雖多,但也只有劉秀有資格說這句話啊!
劉植越發佩服,他過去能被劉子輿吸引,而以今日所見,劉秀的個人魅力還更勝子輿幾分,因為劉子輿往往言虛而實難至,劉秀則全然相反,腳踏實地,一步步在淮南、江東經營起漢家最后的希望。
而當需要他彰顯英雄氣概時,劉秀亦會舍我其誰!
如今隨著來歙傳來消息,親將偏師自東海北部繞后,重復項羽當年創造奇跡的側翼進攻,劉秀的主力,也開始向彭城進發。
劉秀只與眾人打氣道:“昆陽之戰,乃是立身,秀之名姓初為天下所知。”
“合肥之戰,是為立家,拿下了淮南,吾等才算在東南有了立足之所,不必再為喪家之犬。”
“但眾卿屢屢勸進,余皆辭讓,則是因為,時至今日,漢家凌遲掃地,綠林劉玄棄都而走,流落荊南;隴右孺子嬰為權臣所棄,獻予公孫述為玩物。”
“河北劉子輿縱是假劉,亦身死第五之手;梁王劉永,妄自尊大,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焉。”
劉秀也能無奈啊,他在昆陽一戰打出來的威風、漢家的名聲,全叫這些親戚一點點敗壞,短短三年,竟從人心思漢,到了今日的無人再言復漢……
真是可惜啊。
大漢,不能只靠隱忍與偏安來重建,它還需要一場震撼天下的大勝利,來鼓舞人心!
“彭城之戰。”
“是為立國之戰!”
……
ps:其實與歷史上相比,已經一削再削,但每次寫劉秀,就算讓他死大將,受限制,甚至掛機不動,還是有人說開掛……行吧,不裝了,我七本偉,就是要給秀兒開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