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馬國尉在舉烽。”就要下達進攻命令的蓋延硬生生停住了動作。
他家住在漁陽塞外的要陽縣,出入邊塞,烽燧品約是再尋常不過的事,蓋延自不陌生。
自漢以來,烽燧一共有烽、表、煙、苣火、積薪五種信號。烽是草編或木框架蒙覆布帛的籠狀物;表是布帛旗幟;煙是煙灶高囪升起來的煙柱;這三種在白天使用。苣火用于夜晚,舉燃葦束火把;積薪是巨大的草垛,晝夜兼用,白天燃燒視其濃煙,夜晚則是熊熊大火。
不但能傳達戰況,還能告訴臨近烽燧,胡人來犯人數,最多可標識萬人。
而第五倫不愧是在邊塞待過的,如今將這一套靈活運用,加以組合成更復雜的“煙語旗語”,編訂成冊子,用以平素的部隊信號傳遞,畢竟戰場之上,情報就是一切!
只是馬援倉促被困,部分輜車被奪,這信號放得不太齊全,但大體的意思還是能夠表達。
蓋延眼力好,盯著小丘上的信號:“煙為黑,是積薪里加了水,又故意斷火,讓煙柱時離時合,這是離合煙。”
這種“離合煙”,意味著“危,勿近”,與鳴金同意!
“這是在向吾等示警!”
蓋延立刻將目光放在赤眉營地附近那一大片林子,剛吃飽的群鴉盤旋于其上,就算偶有落下,也立刻驚飛起來!
……
與此同時,馬援亦在丘上向下眺望,蓋延的位置看不清其中布置,他卻能。
那林中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的,可不是猴子,而是赤眉啊!
“好一位樊巨人。”
馬援嘖嘖稱奇,這樊崇將赤眉七八千人當一萬用,反正他們行軍時是亂到很難數清人數的,成功誤導了蓋延。
暗地里,卻又將兩萬人拉入樹林里,以防魏軍騎兵來襲——一旦騎兵沖進來,他們就能出林子斷其退路,樊崇這是想設計將能夠決定戰爭勝負的漁陽突騎一舉殲滅啊!
“好在巨卿已見我烽燧,樊崇的計,落空了。”
馬援想通局勢后,是安心待在包圍里的,赤眉困住了他,他也拖住了赤眉啊,只等皇帝陛下帶著主力抵達戰場,一切就將……
就在這時,旁邊的人驚呼道:“將軍,漁陽突騎瞎了么?怎么還是沖了?”
馬援一驚,再度放目望去,卻見明明看懂他信號的蓋延,竟仍不顧一切,帶著漁陽突騎,對赤眉軍發動了沖擊!
一萬多只馬蹄開始加速邁動,漁陽突騎們戰術動作沒新編的并州兵騎那么規范,但也已是繼承漢代騎兵的佼佼者,兩千多名騎士或持弓引箭,或持矛揮刀,對準最薄弱的東側,沖了過來。
那震撼大地的馬蹄聲,仿若隆隆擊筑之聲,奏響了兩百年前,易水之畔的慷慨羽音!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