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的酒肆,并非是現代的酒吧或是大排檔一類的地方,往來雖然也多有平民,但酒肆之中,大家都是客氣禮貌,鮮有大聲喧嘩之人。
有些人常說中國人吃飯喜歡吵鬧,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代的中國人姑且不論,古代的中國人,餐桌禮儀這塊的講究,可是非常之多的。
比如古代在宋之前,一直都是分餐制,從坐姿,吃飯時候的說話聲音,咀嚼聲音,到食物種類,分配,用餐順序,那處處都是講究。
就連名字,那都起的很是講究,松菊居。
要不是在門口看到這家酒肆里面,很多都是平民百姓,吳瓊還以為是什么高級場所呢。
就是看到這名字,讓吳瓊猶豫了片刻,想想算了,松就松吧。
現在里面人也不算很多,吳瓊帶著身邊眾人直接尋了幾處桌案,隨后脫了鞋子,盤腿找地方坐下,有侍女上來跪坐下來招呼。
吳瓊就讓上官女官看著給大家伙點一些東西吃,隨后便看著眼前的小姑娘問道:
“你叫什么名字?”
“爹媽叫我妞兒。”小姑娘怯生生的小聲說著,隨后用手拍了拍身邊男童的頭發,說道:
“我弟弟叫老二,他很乖,也很聽話的,吃的也不多。”
似乎是生怕吳瓊把弟弟給丟了,名叫妞兒的小姑娘,趕忙說了幾個她所能想到的弟弟的優點。
名叫老二的三歲男童,聽到姐姐在談論他,有些不知所措的樣子。
吳瓊點了點頭又問道:
“你們爹娘,埋過了嗎?”
妞兒搖了搖頭,說道:
“燒了,跟房子一起。”
“還記得爹娘姓氏?”
“爹爹姓賀,娘親好像沒名字,別人叫娘親就叫賀家娘子。”
“那你就是賀妞兒,他就是賀老二了,你爹娘這么叫你們,你們要記住姓名。”
吳瓊說罷,賀妞兒用力的點了點頭。
吳瓊又詢問了一些,他們平日里吃些什么,往日交稅時候,都交的哪些稅,是否有人上門收保護費一類,村里鄉紳管事,還是官府派人來管。
他雖然看過宗卷典籍,了解過大周的政治生態,朝廷的框架結構,就是典型的封建制度與郡縣制度并存的漢朝模式。
但對于底層民眾,具體如何生活,是否有普遍的官僚壓迫情況,并不了解。
賀妞兒雖然小,但她這個年紀,在這個時代,再過個四年左右大概也就嫁人了,也早早就幫家里干事,多少也了解一些家里的情況。
此時也都紛紛說了起來,總體而言,官僚壓迫并不嚴重,上門收稅的官吏,會拿些好處,倒也不過分,也沒有踢一腳稅糧,踢出來多少就留作給自己的惡習。
當然,這也是一方百姓,其余地方是否也能這樣,就說不好了。
西涼王楊碩雖然罪大惡極,但治理封地,管控官僚,澄清吏治,還算僅僅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