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丸都山城。
整個丸都山城,此時都處于一片肅殺的氛圍中。
進出都有嚴格的審查,往來行人們,低著頭,快步離開,不敢有絲毫怠慢。
守衛城池的士兵,則是一個個的全副武裝,盯著誰都是一臉虎視眈眈的模樣,更不要提他們手上我這的長槍,還有腰間的長刀。
戰爭目前距離丸都山城雖然還有些距離,但以高句麗的縱深來說,也說不上多么的安全了。
匈奴人真要是不管不顧,本著丸都山城而來,奔馬前行,也不過幾天時間罷了,不過匈奴人多半是不會這么做的,他們是打秋風,也就是搶劫,又不是來占領高句麗的,攻下丸都山城對于匈奴人來說,需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更何況頭曼單于現在的威望大大不如以前,指望頭曼單于能夠統合部眾,像之前那樣率眾襲擊長安城,那多少有點不現實。
更何況,遼東這里的天氣,可不比長安城啊,灑水成冰,跟你說笑的?雖然漠北也挺冷的,不遑多讓,但丸都山城的緯度可是很高的,比漠北還要來的冷一些。
所以匈奴們冒險過來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即便如此,那些守衛們也依然不敢放松警惕。
不多時,高句麗的守衛們就見到了一群衣著華貴的人騎馬走了過來,那些人一看就知道是大唐的人,穿著鎧甲,拿著武器,其中一批人,還穿著飛魚服。
不過這些高句麗的守衛們可不認識什么叫做飛魚服,他們只是看著這些人穿著有點帥氣。
其中一個小兵猶豫了一下,看著周圍同伴問道:
“怎么辦?是大周人,放行嗎?”
那個同伴猶豫了一下,說到:
“暫且攔住,我去通告將軍。”
“好。”
那個人很快退回到城內,而這百十號的大周人已經到了城門口了,帶著隊伍的,自然就是我們大周的吳指揮使了。
吳瓊那這兩個月在大周,那真是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此時身上的上位者的威嚴,真是不怒自威,畢竟吳瓊又是當指揮使,又是當天子的,整天到晚決定的事情,那都是關乎到國家安危的。
不過這種小場面,還不用吳瓊出馬,就見到有一個錦衣衛上前來,那高句麗的士兵拿出了武器,攔住了他們,大聲的喊道:
“站住!爾等何人?”
那錦衣衛也不言語,拿出腰間的腰牌,遞了上去,就見到那腰牌上寫著一個大大的三個字——錦衣衛。
這高句麗的士兵拿了腰牌,就在這個時候,已經有將軍趕了過來了,一見面就認出了眼前這些人是大周人。
“將軍,這是他們的腰牌。”
那將軍聽到,拿起了錦衣衛手中的腰牌看了起來,只是他翻來覆去的看了一遍,也沒有認出這個腰牌跟大周有什么關系。
畢竟錦衣衛是夏天才成立的,如今不過半年,雖然在大周官場上已經頗有名氣,但在高句麗的丸都山城,一個守城門的將軍,想要這么快就聽說并且牢牢記住錦衣衛,實在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那將軍還在猶豫,倒是那錦衣衛有些不耐煩了,說到:
“你若不認識,把這腰牌送去王城,給你們大王看也好,給誰看也罷,我們吳指揮使,可等不了你們慢慢墨跡。”
眼前的將軍看著錦衣衛三個字的牌子還在迷惑呢,突然聽到“吳指揮使”這四個字,當時就是一個晴空霹靂。
如果說錦衣衛,他不認識的話,那吳指揮使,在遼東的誰不認識啊?
有關于吳指揮使是仙人的傳言都傳瘋了!尤其是前幾日,他們高句麗的世子高建武,帶著一幫人回來之后,緊跟著就帶回來了吳指揮使在聊城將那些匈奴人大殺特殺的好消息了。
聽到“吳指揮使”的名號之后當即就準備放行了,只是身后有一人小聲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