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將軍府之后,趙和一直沉思。隨行護衛的姬北與高凌,明顯感覺到他情緒不對,因此兩人也沒有多說什么。
讓趙和陷入沉思的,是天子嬴吉與大將軍曹猛的關系。
嬴吉在對他的時候極是親熱,但話里話外,還是隱隱透露出對自己不能親政、大將軍稟政的不滿。當他一流露出這種情緒時,趙和就大為警惕。一是因為嬴吉不是沉不住氣的嬴祝,當年能將自己的身份瞞得死死的,當一個市井小游俠兒的人,絕對不應該是這種口無遮攔之輩;二則是因為嬴祝的前車之鑒就在那兒,嬴吉在三五年之內,應當不會有些輕舉妄動。
故此,嬴吉的表現極不正常。
再就是大將軍。
大將軍對齊郡的事情沒有問,這倒不出趙和意料,畢竟往來的公文、朝廷派出的密諜,都足以讓大將軍熟悉齊郡的情形。讓趙和覺得意外的是,大將軍并不打算將趙和在齊郡的經驗進行推廣——這可是能夠將糧食增長三成的經驗,若能推行全國,對于如今處處捉襟見肘的大秦朝堂,該是多大的補益!
這只證明一件事情,在大將軍看來,推廣齊郡經驗的弊端大于利益。
那么弊端何在?
趙和不認為大將軍會心胸狹窄到嫉妒自己的功績,但除此之外,實在想不出什么原因導致他拒絕推廣。
沉默了一會兒之后,他心念一轉:“去丞相府!”
在丞相上官鴻的府邸之中,他比起大將軍府還要失望。大將軍好歹還見了他,可丞相上官鴻根本婉拒了他請見的要求。
趙和心中更是警醒,莫非朝堂之上又出現了什么妖蛾子,大將軍、丞相都忙著處置,所以顧不得他的經驗?
他心中又有些相信蕭由來。
蕭由作為嬴祝的國相,如今也被弄到吳郡去了,并不在汴京,他想要找其商議也做不到。
不過好在趙和在汴京城中并不是沒有自己的人際關系。
至少陳殤、俞龍二人都在汴京城內,戚虎與李果的駐地如今雖然在城外,也相距不是很遠。他次日便去羽林軍中尋陳殤,只不過這家伙對朝中發生的事情一臉茫然,也不關心,拉著他一個勁地說清河郡主的事情,話里話外都是讓趙和找王鹿鳴,在清河郡主面前多多為他說好話。
這廝倒是真的浪子回頭,自從鐘情于清河之后,便再沒有尋花問柳了。
俞龍那里也沒有什么消息,對趙和的疑問,他也覺得很奇怪。倒是戚虎與李果,請假回咸陽與趙和相聚,聽他說了自己的疑惑之后,戚虎說了四個字。
“鎮之以靜。”
這是丞相上官鴻的口頭禪,趙和聽了之后,也只能依其所言了。趙和情知問題有些不對,便沒有再四方奔走,而是閉門不出。只是偶爾與俞龍、陳殤往來。每日除了讀書,便是與樊令、姬北和高凌一起練習騎術、劍擊,或者按照李果的方法學習射箭,時間倒也過得不慢。
轉眼間,回到咸陽城已經兩個多月,眼見春節已過,大秦元輔三年的正月來臨。
正月十四開始,咸陽城依舊例舉辦燈會,因此街道上變得熱鬧起來。
別人都是闔家團聚,一起賞燈游玩,趙和這邊卻是孤家寡人一個,因此沒有什么興趣。
他不愿意上街看燈,卻有人來尋他。
陳殤腰里懸著一個酒壺,沒有穿羽林軍的軍服,而只穿了件便袍,斜倚在門框上,對著趙和眨巴著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