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問對待羽林郎與金吾衛都算不錯,身邊這些人當中,更有不少是他的親信,可此時他連聲令下,他們沒有立刻動手,反而是多有遲疑,這證明大將軍與自己在軍中的影響確實動搖了。
而且他必須先平定這邊的事情,才好抽調人手,入宮去救大將軍!
此時楊夷已經認定,大將軍在宮中必然是出了事情。
他大聲喝斥,逼迫羽林郎與金吾衛動手,可他越是這般催促,手下諸人反而越不敢行事。
誰都不傻,楊夷此時,分明是已經手足無措,而且大將軍遲遲不出,也讓人懷疑,大將軍是否還活著!
一直冷眼旁觀的司馬亮此時開口了:“楊夷,你何必非要逼得這些軍士與你一同謀逆?須知羽林郎、金吾衛都是天子親軍,心向者乃天子,如今天子既已年長,他們重歸天子麾下,豈非理所當然?”
他說到此處,還揚聲道:“況且天子親政,必大赦天下,獎勵功臣,羽林郎與金吾衛忠于天子,老夫在此冒昧一些,替天子應了,所有羽林郎與金吾衛皆策勛三轉,升秩一級,賞錢十萬,帛十匹!”
楊夷渾身一抖,亦是開口大叫:“能擒逆黨者,大將軍必有重賞,官升二級,賞錢百萬!”
他這樣一叫,確實讓有些羽林軍與金吾衛怦然心動,但更多的人是騷動起來。
須知此前羽林軍與金吾衛面對圣旨尚且不曾背叛,原因在于認為大將軍把持朝政多年,楊夷也在天子親衛軍中任職許久,實力比起天子一方要強大些。但楊夷竟然如同司馬亮一般開始空口許諾,雖然拿出了重賞,但也曝露出其內心惶恐與虛弱。
既是如此,那么如何站隊,就還需要細細思量了。
其實曹猛與楊夷經營羽林軍和金吾衛這么多年,黨羽并不少,但是這一次他們面臨的敵人終究是太多太強大,與上次咸陽之變中不同,他們的敵人同樣將手伸入了軍中,并且控制了相當數量的軍隊——大多數人都只是從眾隨大流,在對立的雙方都有不少人的情形下,自然會本能地先中立觀望情形再說了。
最重要的是,作為大將軍一系靈魂人物的曹猛,此時生死不明。
曹猛攬權太過,這讓權力太集中于他自己身上,反而使得親信沒沒有他在場時就缺乏決斷之力。
司馬亮見此情形,哂然一笑,楊夷未能在第一時間控制住他們,那么大局的走向就已經確定了。
他目光掃向大殿前的諸多大臣。
這些大臣當中,自然有不少九姓十一家安排的人。
大多數人都對于此次政變毫不知情,但當司馬亮看向他們時,他們明白過來。
對于自烈武帝到大將軍曹猛被打壓了五十年的九姓十一家來說,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因此眾人當中,有一人突然開口啐罵道:“楊夷,你這狗賊,竟然敢不遵圣旨,莫非是真想造反?”
司馬亮面色一沉,這位雖然是好意,但不會說話,以后不可重用。
不過有此人起頭,頓時又有人跟進:“造反謀逆,株連九族!撥亂反正,建功立業!誰擒下楊逆,便可升官晉爵!”
雖然這些說話的都只是以與大朝會的中下層官員,但他們人數不少,一聲音群情洶洶,仿佛大多數朝臣都站到了反對大將軍與楊夷的一面。楊夷臉色鐵青,他環視四周,除了一些親信心腹尚將他護在中間之外,別的軍士竟然都面色惶惶,似乎害怕了。
不得不承認,當聲勢一起時,哪怕這些軍士武器在手,也不敢輕舉妄動。
更何況,在他們對面,跟著劉遇的那些袍澤還不停地勸說,這更讓他們心中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