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征求你們的意見,而是通知你們必須執行,若不執行,就請滾蛋。
趙和的意思說簡單一些便是如此,在三息之后,有兩名小官默不作聲便邁步離開,他們一邊走時一邊窺探趙和的神情,但趙和對他們視若不見。
“大都護,此二制……”待他們走到門口時,終于有人試探著開口,他們也乘機停住腳步,看看事情是否有轉機。
“我說過,我意已決,今日定此二制,汝等勿復多言。若覺不趁心意,自可去職辭官。”趙和先是安靜地等對方說完,在對方一番老生常談之后,趙和平靜地重復了一遍自己的意思。
這一下,又有十余名官員走了出去,趙和既未挽留,也無多言。
留下的官員還是絕大多數,天下這么大,人這么多,還怕沒有想當官愿當官的么?
“今日朝議,由我召開,議程亦須由我制定。今日第一件事情,是大秦國本,諸位所言之事,須與國本有關。”趙和繼續說道。
在場百官又開始相互使起了眼色,大多數人神情之中都帶有隱憂。
因為趙和的應對已經很明顯:你鬧你的,我議我的,絕不隨他們起舞。
而田珍此時精神大振,在他看來,趙和臨時制定的兩項制度,還有現在的國本之說,正為他開了方便之門。
因此他當即叫道:“臣田珍所言之事,正與國本相干!”
眾人都明白,所謂國本,就是確定天子。
嬴吉這個天子顯然是不能繼續了,而此前司馬亮與四校尉推出來的小皇帝亦不可能,那么誰來當這個天子就成了問題。是自大秦嬴氏宗室之中選出一人來過渡一番,還是由趙和直接上位,若挑出一人來,那選擇誰比較合適……這背后會有許多交易與糾葛。
但這事情又是目前至關重要的一個問題,莫看趙和已經控制了關中,但關東之地、兩淮與江南,還有西南的川蜀、河北、遼東,無數地方的實力派擁兵自重,無數懷有野心之人等待天時,若不能立國本,就不能擁大義,而無大義,又如何壓服這些人?
田珍喊完之后,換了口氣繼續道:“烈武帝時,有方士獻銅鼎,鼎上有讖語曰,咸陽宮室,先營后造,十世之后,當有吉兆。所謂先營者,嬴也,所謂后造者,趙也,這讖語分明是說,咸陽宮室,先屬于嬴,而后屬于趙!讖語又云十世之后當有吉兆,自始皇帝而至今,所歷天子,正合十世,豈非天意早定,大都護當為天下之主乎?”
田珍心知對自己而言這是關鍵之時,因此顧不得與向歆等人的約定,直接將他認為最重要的一項論據拿了出來。他們揣測,趙和肯定是有野心的,他們只要為其營造大勢,接下來趙和便會順勢而為,登基稱帝,他們自然就可以獲得首倡之功,爵祿官職唾手可得。
田珍說到這里,抬頭看了趙和一眼,然后下拜道:“還請大都護應天命而承大寶,履極貴而稱至尊!”
向歆雙拳緊緊握著,幾乎要氣得發抖。
這句話原本該是他說的!
這首倡之功,原本應該歸屬于他!
雖然事后賞功,他作為暗中聯絡眾官之人,也少不得功勞,但與他想要的相比,卻又遠遠不足。
他在心中暗暗記著田珍,此人絕不可為盟友,若有機會,定然要報復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