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從五十年代起,通過工人的勞動復雜程度與技術熟練度,將工人技術等級分為一到八級,并且不同等級有不同的工資標準。
若以當下最流行的武俠而言,一級工相當于剛剛入門的弟子,而六級工便相當于大俠。
至于八級工,則是傳說中的掃地僧!
八級工,堪稱工人的人生終極目標與追求。
即便是長江機械廠這樣數萬人的大型企業,八級工也不過一巴掌的數量而已,而且五十歲的白鴻云,還是這些八級工中最年輕的。
包括白鴻云在內的這些八級工,在廠里的地位可不低。即便是廠領導,在見到白鴻云時,也會客客氣氣的稱呼一句“白工”。
白鴻云身為八級工,收入與待遇也是工人中最高的。
1956年華夏實施八級工工資標準時,一級工的最高工資是而八級工則是131.76元。
到了一九九零年,白鴻云身為八級車工,工資已經漲到了四百多元,而廠里普工的工資卻也不過一百多元。
再加上廠里的獎金福利之類,白鴻云的收入若按貨幣購買力而言,最少也相當于三十年后一兩萬左右的月薪。
一九九零年,十元錢可以買十斤豬肉,或者十公斤大米。普通工人百元左右的工資,若是節約一些,足夠養活一家三四口人。
白澤家中只有他與老爺子兩個人,除去生活費,他家老爺子四百多元的工資,加上獎金福利,每個月至少都能存下四百左右的存款。
這也是為何白澤的存折里能有那么多錢,以及老爺子會那般溺愛他,花錢給他購買相機以及各種玩具。
當然,僅僅靠老爺子的工資,還不足以如此“奢侈”,能讓白鴻云對兒子如此慷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還有不菲的“外水”。
進入八十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即便是白澤所在的這個小縣城里,也有不少敢于下海一搏的私人老板,開設了一些小廠,嘗試著吃第一口螃蟹。
但這些掛著集體企業牌子的私企,都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技術力量不足。
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九零年以前,國企下崗潮尚未到來。國企職工可是香噴噴的金飯碗,誰會拋棄國企職工的金飯碗,跑去給私人老板打工?那不是腦子有病?
私人企業能夠招募到的工人,大多都只是沒有進廠招工指標的普工而已。
所以這些私人企業,為了能夠得到技術支持與指導,便只能花錢請國企職工私下里去幫忙。
這在當時,倒是很普遍的現象,只是大多數人都是偷偷摸摸,利用下班后的私人時間,去賺點外快。
白鴻云身為八級車工,更是縣里那些私人企業眼中開了掛的“金手指”,能請他去指導一二,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這種指點自然是有償的,而且報酬不低。
白鴻云辛苦一次,便能賺到一兩個月工資。
所以,白澤雖然沒看過老爺子的存折,卻也知道,他家的存款早就過萬了,甚至是好幾個“萬元戶”的標準。
換而言之,白鴻云就是標準的土豪爹。
白鴻云推門而入,見到兒子白澤躺在沙發上,眼睛微閉,臉色難看,也不由嚇了一跳,慌忙奔了過來:“兒子,是不是頭還疼?”
白澤暗暗撇了下嘴,果然,楊靖給老爺子打過電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