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順著頭盔往下流,滴落在眼睛上讓人眼前一片模糊、啪啪地落在地面上讓本就崎嶇的道路更加難行了。
“啊!”一聲慘叫響起。
王權循著聲音望去,只見一個虎豹騎因為坐騎馬失前蹄而摔下了山坡。
“這么高,死定了吧!”
“可惜了,還這么年輕。”
“大家小心一些,滑下山坡誰也救不了你。”
……
眾人感嘆一會兒就繼續前行了,畢竟這場大雨已經造成了至少十人摔下了山坡。
見多了,自然也就淡漠了,況且,當兵的,早已習慣了生死。
曹軍冒著大雨進了無終城,兵臨塞口,準備出濱海道,過碣石,進攻柳城。
可是老天爺卻給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這陰雨天氣導致進遼西的濱海道泥濘不堪,淺不通車馬,深難承載舟船。
“若非要通行,則必須等到冬天結冰之時。”曹操一想到十余萬大軍大半年的開銷,臉色當即就由黑變白了。
再加上此時的烏桓也已經有了準備,“遮守蹊要,軍不得進”。
這樣看來擺在曹操面前的似乎只有打道回府這一條路了,可是如果此時退兵,那么不僅前功盡棄,更嚴重的后果是如果任由二袁養成氣力,將來烏桓騎兵一定會時常騷擾幽州,那時曹操的背后就永無寧日了。
不甘心放棄的曹操就這樣等了兩個月,沒有等到天公作美,卻等來了他的大貴人田疇。
曹操聽從了無終人田疇的建議,避開濱海道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
這時候郭嘉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全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曹操采納了郭嘉的建議,拋棄輜重,率領輕裝部隊千里奔襲。
臨走前,曹操又命人在濱海道旁立個牌子,上書:“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表面是通令全軍的路標,其實是為了麻痹敵人,設置的撤軍假象而已。
烏桓人看到,信以為真,“誠以為大軍去也”,不做準備,可他們無論如何沒想到曹操會出盧龍塞。
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出盧龍塞,一路開山填谷,長途奔襲,途經“白檀”,“平岡”,率領精銳騎兵萬騎出大凌河,行程達800里,出其不意的進攻遼西烏桓的巢穴“柳城”。
八月,距離柳城還有“二百里”時,烏桓單于蹋頓等人才察覺,倉促集結數萬騎兵抵擋,兩軍在“白狼山”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