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材背著手在屋里來回走著,武倩雲看不下去了,說道,“你快老老實實坐下來吧,屋子地方不大,你來來回回走的眼睛都晃花了,這么點事兒還用考慮那么久嗎?怕別人學去那就別教,不怕別人學就去做這個老師,等老了的時候你是不是也可以跟人吹牛說你給人當過老師呢?”
喬志材看向了媳婦,分析她的話,嗯,媳婦這是贊同他去的。
他就有一些激動了,其實他真想去,就是一時有些發懵,他剛才猶豫來猶豫去的,并不是擔心自己的技術被人學去,而是擔心會不會出丑,會不會給女兒丟臉。
他將自己的擔憂告訴了喬青玉。
喬青玉宇笑著說道“爸,你咋會這么想呢?你是教他們技術,你就是師父,尊師重道,自古以來我們國人就是如此,無論你教的是什么,都是被人尊重的。”
喬志材坐在喬青玉對面,激動的說道,“行,我答應。”
喬家老爺子和老太太知道喬志材要去給人當老師,那是真高興啊。
不管咋說,沒文化的小兒子能給人當老師,那是他們老喬家祖墳冒青煙了。
知道這件事兒的都很羨慕,不過也有人說喬志材,“老喬,你傻不傻呀,這門手藝教會了那么多人,以后你家東西賣的肯定沒有以前好了,你會少掙多少錢呢?”
這話有道理,可也沒道理。
喬志材在玉米葉編織這一塊兒這些年沒少賺可也有限,就像一直要他們貨的陳老板說的,形成不了規模,就是小打小鬧,但對于陳老板的小商行來講小打小鬧也太可了。
但要真是形成規模呢?
原材料就地取材,不說應有盡有吧,在這片大地上,那也是不缺的,而且手工藝品,以目前的技術來看,不能形成流水線,也不可能用機器去加工,就像他精心編制的那些裝飾品小物件機器是永遠都加工出來的,只有靠手工,靠手工,那數量就有限,聽陳老板說,海外這一塊缺口還很大呢。
所以喬志材在這方面看得并不重。
忙忙碌碌,三天的時間眨眼就過去了。
別墅區這里依然很熱鬧,有的人家打好了家具或者是老房子的家具能用的都搬到了新房子。
路上總會有人嘻嘻哈哈的打趣,有的就說,“老張啊,你這老破桌子都用了五十年了吧,還不趕緊劈吧劈吧當柴燒。”
老張就瞪了眼面前的老頭,“你懂個屁,這桌子年代越老越值錢,沒聽那誰說嗎,在京城里一張桌子都賣好幾十萬呢。”
對面的老頭著他哈哈大笑,“好幾十萬的,你得看是什么做的,別以為我不懂,紫檀木小葉檀黃花梨,那是真值錢,你這破松木的,都裂紋了,你就放上一千年,它也不值錢呢。”
旁邊的人就順口一說,“那也不對,要是一千年前的,沒準真值點錢……”
眾人哈哈笑著。
拿著東西,也或者說有的看搬進來的東西不合適又都搬出去的,熙熙攘攘的熱鬧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