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奶奶,我可得給您好好說道說道,少東家這回在安國、在營口可是給咱們百草廳爭光了!”涂二爺一上來就報喜。
“二位這回辛苦了,先別急,里面已經備上飯了,咱們邊吃邊說。”盡管是夸自己的孩子,白文氏還是淡定地先把他們接了進去,人家給百草廳辦事出去這么久,回來了總得吃點好的吧?帶著眾人進去,上了滿滿一桌子菜,這才開始說起他們出門在外的事兒。
“先前送回來的藥材已經看過了,確實都是上好的藥材,尤其是黃連,大掌柜可是說了,一水兒的上好川東黃連,難得的還都是北岸貨,您二位這回可是辛苦,我敬你們一杯。”白文氏為人處世的手段確實讓人沒話說。
“嗨,這那是我們倆的功勞啊,都是少東家眼力好、手段高明。”涂二爺這才開始說起了沈隆在安國和在營口的所作所為。
聽到明明能繼續壓價,沈隆還是給黃連商人留下了利益空間之后,白文氏滿意地點頭說道,“對,這才是做長久生意的法子,不能光看見眼前,這回你要是把價格壓得太低,說不定這家商號就垮了,等明年換人運黃連來安國,誰還敢再和我們百草廳打交道?做生意最要緊是有個好名聲,景琦你能想到這么遠,也算是沒白念這么長時間的書。”
對于他高價收購老山參的事兒,白文氏也夸獎了一番,在飯桌上不停地給他夾菜,但沈隆也明顯能感覺到,白文氏臉上雖然掛著笑意,可眉宇之間卻有一抹化不開的愁緒,聯想到自己進城來看到的一切,沈隆算是明白了。
哎,眼下時局緊張啊,義和團已經鬧起來了,滿大街都是畫符請神的大師兄,到處都在找洋人的麻煩,而百草廳可還有一個信了洋教的白穎宇白三爺呢。
就連嫁到山東的白玉芬也回來了,“本來山東鬧義和團亂哄哄的,我說到北京躲躲,好家伙,這陣兒北京比山東鬧得還兇!“
白文氏嘆了口氣,“義和團燒了西什庫教堂,還殺了洋人,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把交民巷也給圍了,景琦你看,這是玉芬給你帶的補藥。“
白文氏將一大紙包打開,里面是“瀧膠“,白玉芬介紹道,““這是'瀧膠',濟南府時興得很,驢皮熬的,再入了藥,大補的。“
“謝謝姐,我也給您備了點東西,原本說讓人捎給您呢,現在倒是省事了!”沈隆也把帶回來的禮物給大家分了分。
白穎軒仔細端詳著手中的硯,感慨地,“你看景琦,給他帶了一百兩銀子,大概一個子兒沒舍得花,全給大伙兒買了東西了,這孩子長進了……嘿,這是塊好硯!瞅著像是明朝的,我得擱起來!“
“景琦,按理說呢你在外面跑了這么久,也該好好歇歇,不過京城在亂七八糟的樣子你也見了,這可是滿大街都在找洋人,連信了洋教的也不放過,你三叔已經好幾天沒回家了,要不吃完飯你出去找找去?”白文氏說道。
“成,我這就出去。”沈隆三口兩口把飯扒拉完,就趕緊出去了,他還惦記著自己的媳婦兒呢,黃春可是還在教堂里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