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這真是馬爸爸早些時候的名片?他開翻譯社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事兒了吧?你從那兒找到的名片,還保存的這么好?都能拿出去拍賣了吧?”
“我要是做生意的,絕對愿意花錢買一張,別的不說,到酒桌上跟人吹牛也好啊,到時候把名片拿出來,告訴他們我當年找馬爸爸做過翻譯,保準讓人印象深刻!”
“請問老板這張名片賣不賣?多少錢?”還真有人和他想到一塊兒去了,當場就有人報價,而且價格還不低,“你看十萬塊行不行?”
“我去,我一年的工資你就拿去買張名片?我似乎發現了一個發財的門路,我把這張圖保存下來,然后用PS修一修,印刷大量名片出去賣行不行?”
“你想多了,你這是造假售假好么?而且這東西多了就不值錢了,一張兩張還好說些,你一口氣印個千八百張的出來,哪有人要啊!”有人毫不留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
“這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啊?二十多年了,名片還能保存地這么好?”有人懷疑名片的真實性。
“應該是真的,類似的名片之前也出現過,和這張一模一樣,你們看,就是這張,手寫的字跡雖然有很小的區別,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個人寫的!不過這張的品相比之前那幾張可好多了!”有人拿出了分析藝術品的架勢來分析這張名片。
“馬爸爸當年做翻譯社,到處發名片,發出去的名片挺多的,要是有誰收了隨手加進書里,到最近才被翻出來,品相這么好也不是不可能啊!”有人給出了相對合理的解釋。
“咦,我家以前似乎也找海博翻譯社翻譯過東西,要不我回去把我家以前的書都找出來慢慢翻?看看能不能找到同樣的名片?”微博上還真是啥人都有。
“等會兒,你們難道沒注意么?發這條圍脖的是一家特效公司啊?這該不是他們做的道具吧?”也有人注意到了微博發布者的身份。
“難道要拍關于馬爸爸的影視作品了么?拍這個用不著多少特效吧?畢竟是現實世界發生過的事兒啊。”
“這你就錯了,九十年代距離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城市的建筑和現在大不一樣,這些都需要用特效進行修正的。”
“我說你們難道都不看這條微博之前的微博么?之前發的一直都是大劉的特效啊,這家公司已經拿下了好幾部大劉作品影視改編的特效合同!我琢磨著啊,這肯定是要拍《鄉村教師》了,準備讓馬爸爸演那個老師!他不是也喜歡大劉么?微博昵稱都叫鄉村教師代言人!”
這個我還真挺想演的,馬蕓也注意到了這一條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