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衛水軍其實是趙構自己創立的,用來跑高麗海州和京東(山東)路之間的航線,通過海上貿易和海州(高麗)稅賦養起來的水師。在趙構稱帝前人數不多,僅有兩千,擁有的戰船也只區區十艘。在趙構當了官家后,這支水師也被完顏燕的大總管府控制,后來完顏燕又收編了山東半島沿海的許多海盜,又從南宋的海商那里買到了許多民船,將水師的規模也擴充到了一個萬戶,裝備的大小海船更是達到了三四百艘之多!
而河北宣撫司軍也是個萬戶的規模,萬戶王伯龍原是遼國東京道的山賊,是個漢人。阿骨打的起兵的時候,他就帶著底下人加入,跟著女真人東征西討,混成了大金的開國功臣,早早的就是萬戶了。
在宋金開戰后,他先跟著完顏宗望打河北,后跟著完顏宗翰入了山東。
到了山東之后,就分到了兩個州,自己過起了土皇帝的日子。
后來完顏宗翰撤離山東,他不愿意跟著離開,就投靠了完顏燕,當了臨安朝廷的河北宣撫使兼知濟南府事,節制博州、德州、濱州、棣州、東平府事,置司濟南府。成了臨安朝廷北線的最高統帥,手頭的兵馬除了一直跟隨自己的萬戶,還有一些山東當地的漢奸武裝和被收編的匪軍,約有三四萬之眾。
以上六軍就是臨安朝廷的禁軍,號稱十萬......實際上的人數,要看怎么算了?如果只算戰兵最多六七萬,算上輔兵有十幾萬,算上家眷則有幾十萬!
除了這些禁軍之外,臨安朝廷還有不少隸屬于地方州府的廂軍。大多是一些地主豪紳的武裝,負責維持一下地方治安,幫著官府收點田賦、攤牌啥的。臨安朝廷也不花錢養他們,經費全靠“自籌”。
戰斗力嘛......抓幾個蟊賊,欺負一下勞苦大眾還是稱職的。
而臨安府的廂軍情況稍有不同,是由臨安府衙向當地的豪紳富戶收了筆捐稅后,自己雇了些丁壯辦起來的。理論上應該比地方上的廂軍強一點。可是地方上的廂軍還得對付一下蟊賊(也許自己就是蟊賊),臨安府因為有三衙軍和二十四班軍駐扎,沒有什么蟊賊,所以臨安廂軍的戰斗經驗為零......
看見趙構一臉灰心,底下的知樞密院事王時雍和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鄭居中互相交換了一下眼神,就先后開口替趙構打氣了。
“官家勿憂,臨安守軍雖多為廂兵,但都是精壯樸素之士,忠誠可靠,吃苦耐勞,只要嚴加訓練,必然能成勁旅。”
“官家,咱們的臨安府城乃是天下有數的雄城,三面環水,還有堤城、高臺層層環衛,牢不可破。而且臨安府城遠離敵境,敵軍需要通過重重關卡才能突破到臨安城外,到時候早就是疲憊之師了。朝廷只需要堅守城池、以逸待勞,就能大獲全勝了。”
“是啊,皇后娘娘是不會讓敵人很快兵臨城下的,所以還請官家放心……臣等也會盡心竭力輔佐官家操練和擴充臨安廂軍。”
“是啊,敵人距離尚遠,朝廷還有的是時間備戰,所以當下最要緊的事情,還是辦好科舉,以收山東士大夫之心......而且抗敵之事,有皇后娘娘主持,官家又何須煩惱?”
趙構聽這兩位重臣這么一勸,心態也穩了下來。抗敵的事兒,他就是著急也沒有用,那是完顏燕負責的。
他現在能做的,就是盡可能恢復大宋原有的體制——以文御武,或者叫以文掌財,以財御武,以武掌兵......這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之道啊!
而通過科舉考試,將朝廷和下面掌握土地、客戶(人口)的地主階級聯系起來,引導他們棄武習文,成為朝廷控制地方,獲取財稅的中間人,則是建立以文御武體制的關鍵一步。
......
“皇后娘娘,這是王宣帥的加急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