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璉苦笑道:“元樞這是何苦?”
李綱道:“老拙授大王厚恩,必當鞠躬盡瘁,死而后矣!”
這話一出,跟著李綱一塊兒進宮的兩人都眉頭大皺。
張所道:“長江由金陵往西直到江南西路這段有千里之長,而江面最窄處不過一里有余。只要在北岸架上火炮就能完全封鎖,只要鎖住江面,北軍就不難架設浮橋了。昔日朝廷平滅南唐之役時便在采石磯架了浮橋......”
張邦昌也道:“現在金陵這邊只鐘山上的五萬精兵可以野戰,可是五萬人能守多少里江岸?如今的局勢,放北軍到金陵城下決戰其實是唯一的辦法......只要大王能有氣吞萬里之壯,還是可以取勝的。”
他說的“氣吞萬里之壯”,指得是劉裕。劉裕北伐南燕時五斗米教的盧循、徐道覆從嶺南起兵,一路殺到建康城下,駐兵秦淮河口。劉裕得知消息后千里回援,只用少量兵力就大敗盧循、徐道覆。
而現在趙桓所面臨的局面,比當年盧循、徐道覆兵臨秦淮河口時更加危急,趙桓必須有劉裕的本事,才有獲勝的可能。
朱璉也飽讀史書,當然知道這個典故,當下苦笑道:“大王不是劉寄奴,官家才是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大王是盧循啊!元樞,你應該當大王的徐道覆!”
她的意思是趙桓應該向盧循學習......趕緊跑去嶺南吧!
李綱咬咬牙,“娘娘,請允許老夫最后一搏,率兵去秦淮河至采石磯一線布防......以待大王親領水軍回援!”
什么?坤寧殿中的人都一愣,你個李綱瘋了吧?還要大王親領水軍來援?上一個親自帶兵援你的好像成了先帝,你現在還想再坑出一個先王嗎?
朱璉只是搖頭,“鐘山上的五萬人你帶去布防......若事不可為,也不要勉強,快些去江都保護大王南巡吧。”
李綱嘆了口氣,行禮道:“娘娘的話,老臣記住了......也請娘娘在老臣離開后暫時緊閉城門,不要讓一介偏將取了金陵。”
......
“官家,昨天晚上有大股吳軍從金陵城內開出,現在正沿著江岸向西徐徐展開布防!”
吳軍在長江沿岸展開布防的消息,是在洪武九年七月初七日傳到趙楷的行在——位于長江北岸,老山北面的惠濟寺中的。
剛剛用完早飯的趙楷,正站在地圖臺邊,和幾個將領一起在看地圖上剛剛標示出來的諸軍營地。他的行營參軍長黃無病就腳步匆匆的進來向他報告了。
“終于來了......”趙楷聞言笑道,“朕還以為吳國王已經逃去廣東了,沒想到還有一戰的勇力!”
一旁的郭天女提醒道:“官家,咱們手里畢竟沒有水師,也無多少船只......而和州這邊的長江還是很寬的,若吳軍在江邊布防了,咱們要過江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