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璉聽了張所的話,只是一聲嘆息:“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綱還沒忘記大王,真也不容易了......”
張所只是一嘆,也不言語了。
他能把李綱的話帶給朱璉,就已經仁至義盡了,接下去該怎么辦?說真的,他也沒主意了。
朱璉見他不言語,又鳳目流轉,在大殿上掃了一圈,看見一群臣子和宗室都垂著腦袋不言語,心里已經有數了——這些人都不想趟這個渾水,因為他們也吃不準趙楷到底是怎么想的?
這位大宋官家好像忘記下詔免去趙桓的王位和本兼各職了,而且也沒說要懸賞捉拿......難道是想悄瞇瞇的把這個親大哥弄死?
這事兒還是少摻和,免得馬屁拍在馬腳上,最后落個沒下場!
朱璉笑了笑,道:“本宮自會替大王擋著些官家的,不過不必關閉城門,以免影響百姓們的生計。”
張所聞言就是一愣,心說:不關城門怎么阻擋趙楷?
不過他是不會把這個問題說出來的......他能幫著李綱帶話,已經很對得起趙桓了。
“大嫂,咱們開著城門怎么抵擋三哥兒啊?”
張所不問,不代表別人不問。問話的是個粉粉嫩嫩的少年,十二三歲的年紀,唇紅齒白,眉清目秀,體態欣長。
這少年名叫趙相,是趙佶的第三十二子,宣和之難的時候他才三歲,封了韓國公。
本來他這會兒應該在國子監上課的,不過現在是特殊時期,國子監停了課,他就跟著幾個年長的哥哥當了根小尾巴,被帶到坤寧宮大殿上來了。
朱璉看了這個年紀比自己的長子還小的小叔子,笑道:“好叫三十二叔知道,你大嫂我也讀過兵書,知道有三十六策,還會用空城計......只要我的空城計使出來,你三哥兒縱有百萬大兵,也不敢入金陵城的。”
趙相一臉的不相信,“大嫂莫騙人了,事到如今,三哥兒必取金陵,就算金陵城中真有十萬大軍,也唬不住他了,一個空城計還有什么用?”
朱璉笑了笑,沒再和這小孩子多解釋,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景王趙杞、濟王趙栩和益王趙棫這兄弟仨。
“六叔、七叔、八叔,”朱璉道,“勞你們三位走一趟,去迎一迎三哥兒,請他暫住在牛首山腳下的西苑......不要入金陵城,也讓他的大軍暫時不要入城。”
“大嫂,這事兒恐怕不行吧!”
“大嫂,三哥兒不會聽咱的......”
“大嫂,三哥兒可是帶著百萬大軍來的!”
景王趙杞、濟王趙栩和益王趙棫哪里肯接這個荒唐的差事?且不說趙楷和朱璉之間的關系是清清白白的,就算他們倆有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兒,趙楷也不會因為朱璉一句話就不進金陵城啊!
朱璉笑道:“只要你們把吳國府庫和封樁庫里面空空如也的情況告訴三哥兒,三哥兒就會暫時不入金陵城了......因為他一旦入城,就得給底下的百萬大軍發犒賞了,一人發個一二十貫,就得拿出一兩千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