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東洲國人愛戴的東洲天子趙論,終于在一片歡呼聲中,走下了他所乘坐的寶船,他的雙腳又一次踏在了堅實的大地之上......這是一片屬于他自己的大地!
在這一刻,趙論的胸中那叫一個豪情萬丈啊,那叫一個壯志凌云啊!
那可真是大地在他腳下,天下在他掌中,秦皇漢武,唐宗宋爹(趙楷),現在都不能和他相比了......這可不是狂妄,而是正確的認知。
因為趙論是“洲天子”,是東洲大陸上的周武王!
沒有武王封建天下,哪有秦皇掃蕩**?
在一片熱烈的歡呼聲中,趙論在兒子趙瓊,還有盛新、魏勝等十來個臣子,以及一些親兵甲士的簇擁之下,在人群當中緩緩前進,走向碼頭旁邊的一座兩層樓高的酒樓。這座酒樓是用白坯原木搭建的,因為高達兩層,所以是趙州碼頭這里的地標。酒樓周圍也沒什么建筑物,除了一條通往州城的寬敞道路,就是一大片平整的土地,應該是商船來港后舉行集市的場所。
趙論一邊前行一邊笑著頻頻向大家點頭招手,氣色和神態出奇的昂揚,一點都不像考砸了“國本試”的倒霉蛋。他很快就在眾人的簇擁下入了酒樓,然后就出現在二樓的露臺上。露臺下面的平地上則擠滿了東洲國人,還有陸續從靠在碼頭上的幾條寶船上下來的趙王黨分子,也匯聚到了這里。
當趙論再次出現在眾人視線中的時候,大家意識到這位“東洲天子”馬上就要發表講話了......大家伙可都想聽聽這位“洲天子”準備怎么把眼前這片大到幾乎沒有邊的天下,一口一口的吞下去?
趙論站在陽臺上,一只手扶著欄桿,一只手搭在劍柄上,目光如炬,似乎在遠眺周圍的山川大地,沉默了一會兒,他才嗯咳一聲,開了金口:“朕,趙論,乃是大宋天家之長男,太宗皇帝之七世孫,受封為東洲天子,今率十萬之眾,乘千艘寶船,遠涉重洋至此......就是要與諸君共開東洲天地,同創萬世之業!
而東洲之業,非朕一人之業,亦非趙家一姓之業,乃是朕與諸君同創之業。東洲的財富土地,凡是國人,人人有份!
東洲之土,是朕與諸君同享之土。朕雖號天子,但實為國人之首!愿帶領諸君,共開東洲基業,以傳子孫后代。朕當與諸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諸君愿隨朕乎?”
他的這番話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一份施政綱領!
不得不說,這個長期在軍隊和地方歷練,而且還被允許結黨的趙論,比那些被圈養起來只學過一些帝王術的天子高明實在太多了。
趙論知道怎么籠絡下屬,怎么建立自己的團體,當然也會站在蕓蕓大眾的立場上思考......當然了,也知道要因地制宜。
如果他“考上”了大宋官家,那他絕對不會說什么“凡是國人、人人有份”的話......大宋本土國人多而土地少,而且增量部分不大,主要就在存量上做文章。如果要“均貧富”,搞人人有份,那么不僅工商業很難發展,而且府兵制也無法實行......而募兵制又會因為工商業的凋敝而缺乏財政基礎。所以大宋官家,就只能讓少數人騎在勞動人民脖子上作威作福了!
而余下的人,用后世的話說,那就得“卷”了!
東洲這邊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東洲人極少而地極廣,而且存量極少而增量極廣。
所以對東洲天子而言,真正寶貴的是東洲的國人,而不是遼闊到無邊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