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靖康元年八月初八,開封府金明城外校場,一片肅殺景象。
經過幾個月的選拔、整頓、訓練,來自天南海北的勤王大軍和來自開封府城內的壯士,現在終于看著有點精銳之兵的意思了。
十二萬精壯之士,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以軍和將為單位,組成了十二個大大的空心方陣,在金明城前排列得整整齊齊。兵甲整齊,刀矛森寒。
什么?宋朝就有空心方陣了?還真有!他們現在擺出的這個大陣學名叫方圓之陣,實際上就是個空心方陣。只有方,沒有圓(圓陣難擺,而且也很難指揮),四邊是由四個弓弩手、長矛兵和刀牌兵組成的橫陣,中間可以是空的,也可以塞進騎兵、輜重、民伕、中軍、后備軍這些個單位。
這種方圓之陣就是宋軍最基礎的陣型——騎兵不行嘛,當然就得擺個四邊都有人守著的陣。如果擺個兩三排大橫隊,兩翼沒有足夠的騎兵護住,再遇上遼軍、金軍這號“大騎兵”對手,那百分之百讓人迂回打側翼、打后背......而且根據種師中、曹理、姚平仲、劉修(劉锜的兄長)這幾個專業人士傳授的訣竅,除非占據極有利的地形或是數量占絕對優勢,否則步兵橫隊無論如果抵擋不住大量騎兵的迂回撲擊。
所以宋朝的那些花里胡哨的“陣圖”,其實都是方圓之陣衍生出來的。
而不練好方圓之陣的宋朝步軍那是根本不能出城野戰的......要不然一兩千人的隊伍遇上敵人的十幾個鐵騎大概率都得被沖垮了!
因為不能結陣的步軍根本“留不住”鐵騎,這樣敵人的鐵騎就能不斷運動,不會陷入步軍的圍攻。而且騎兵還能一邊運動一邊沖撞和攻擊散亂的步軍,要不了多久就能讓步軍陷入崩潰——連個空心陣都不會擺的步軍不會有多強的戰斗意志,根本扛不住少量騎兵的反復沖擊。
所以讓這種低素質的步軍去和女真鐵騎交戰,其實就是不教而戰......是為棄,是為殺!
因此幾個月前,李綱率領的十萬大軍在瓠河鎮不戰而逃,其實是最正確的選項。如果他那時帶著大軍迎戰金兵,那他和他的大軍大概率會覆沒在瓠河鎮!
而在幾個月的嚴格訓練之后,今兒擺在趙楷跟前的這十二萬行營大兵,已經可以熟練的擺出軍級和將級方陣了!
而且這十二萬行營大兵中的步軍也都達到了“身備二仗”的標準。
所謂“身備二仗”,就是一個兵至少熟練掌握兩種武器的作戰技能——要么會耍長矛外加射箭,要么會耍刀牌外帶射擊,要么就是射箭(使用弓或神臂弓)外加一把闊背環首刀。這可不是多帶件兵器上戰場的事兒,得會正確使用。
而正確使用還要分成陣戰和單兵混戰兩套用法!
之所以要這樣練,那是因為這本來就是宋朝禁軍的基本功!如果宋朝的禁軍一開始就只能掌握一種兵器,射箭的不管砍人,砍人的不管用長槍戳人。那么五代亂世就根本輪不到宋朝去終結!
只是在后來的承平之世中,三衙禁軍越來越廢,到最后別說“身備三仗”或“身備一仗”,連手頭的“一仗”都干不好了。
當然了,在趙佶的治下,也不是所有的宋軍都那么廢,要不然趙佶也不敢發動宣和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