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
潼關又稱潼谷關,地形險要,自古以來便是兵家的必爭之地。
關中關中,本意就是四關之中,而潼關就是關中的東大門。
只要破了潼關,便可以長驅直入進入關中平原,也就是說,可以直撲到長安城下。
河南府失陷之后,長安那邊幾乎把大半的禁軍都派駐到了潼關,并且派十二衛大將軍司馬爍鎮守潼關,長安那邊給出的時間是,務必守住潼關一年以上。
然而這個要求,是十分困難的。
此時,鎮守潼關的禁軍雖然有十幾萬人,但是大周國祚已經二百年了。
如果是二百年前,國朝初立之時,關中男兒幾乎人人可戰,那個時候不要說是康東平的二十萬大軍,就是再來二十萬,也不可能看到關中的大門。
但是二百年……實在是太久了。
在古代王朝的體制之下,不要說二百年,就算是一百年,都能把一支精銳之師變得像豆渣一樣脆弱。
這一點,從另一個世界的蒙古人身上就可以看得出來,蒙古人當年開國大元的時候騎射功夫幾乎說是天下第一,但是只七八十年的功夫,蒙古貴族們就變得肥頭大耳,連馬也上不了了。
大周的禁軍同樣如此。
二百年下來,這些禁軍之中許多都是長安的少爺兵,還有不少是掛名吃空餉的,在當年靈皇帝之時,整個禁軍甚至只有一兩千可戰之人。
經過鄭溫十幾年的努力,再加上先帝還算是個中興的明君,大周的禁軍才算重新弄了起來,到現在十二衛加在一起,也有二十多萬人。
但是先帝自鄭溫死后,就變得有些怠政,執政的后二十年,禁軍的戰力一年不如一年,到了當今天子即位之后,更是把精力放在了樓臺殿宇之上,沒有怎么改善禁軍戰斗力。
以至于大周的這些中央禁軍,現在戰力很是堪憂。
還好這個守城的大將軍司馬爍,倒是一個正兒八經的將門出身,算是長安城里比較有能力的大將之一,他受命到了潼關之后,便立刻讓人加固城防,深溝高壘,閉關固守。
憑借著潼關的險要地勢,康東平手下的精銳邊軍打了一個多月,愣是沒有能夠撼動潼關。
此時,這位康大將軍便有些心急了。
他很清楚,自己這一次造反,必須要速戰速決,不能拖下去,也拖不起。
一旦拖下去,不僅北邊的兩個節度使有機會騰出手來,其他的節度使也會看出范陽軍的虛弱,然后派兵下場。
更重要的是,范陽軍基本上是沒有穩定的后勤供給的。
他們是從幽州直接出兵,除了自己帶的糧食之外,剩下的就是搶奪沿途州郡的糧食,但是他們一路走來,經過的州郡實際上并不是特別多。
這些州郡的錢糧,總有耗盡的時候。
再拖下去,范陽軍就只能分兵去其他州郡劫掠錢糧,但是這樣一來,戰斗力分散,就更不可能打下潼關了。
只要這樣拖個一年半載,范陽軍甚至不需要朝廷討伐,就會不攻自潰。
為此,身在洛陽的康東平,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雙眼滿布血絲,眼睛幾乎紅成了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