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微弱的夜色,秦軍再次進行了沖鋒,聲勢浩大。
不過面對這樣的場景,齊軍卻并沒有很緊張,似乎是已經習慣了,因為這樣的事情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不會真的進攻的。
但這一次的事情發展卻是超乎了他們的預料,秦軍不僅真的發起了攻擊,而且攻勢還非常迅猛,一個不注意就有人已經爬上了城樓。
看到這一幕,齊國士兵才反應過來,連忙想要阻止對方。
不過最好的防守時機已經過去了,而且在之前的騷擾戰術下,他們本身也很是疲倦了,所以秦軍并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就再次拿下了一座城池。
這種戰術本來是用在敵強我弱的時候的,但如今秦軍本來就是強勢的一方,卻依然用了這樣的方法來取勝,著實有些欺負人了。
如此攻城方式雖然效率不是很高,但可以將戰損降到最低,比較符合秦王所定下的戰略。
這樣一來,既可以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損失,又能夠帶來為齊王更大的壓迫感,可謂是兩全其美。
而此時,王宮之中的齊王建也是焦急而無奈,有一種走投無路的感覺。相比突如其來的失敗,這種溫火慢烤的感覺更加令人難受。
在這種情況下,秦國又玩起了它們所熟悉的套路。
潛伏于邯鄲城內的羅網間諜,找到了齊國的相邦,后勝。
而目的自然是讓后勝去勸說齊王投降。
為了能夠使此人賣力,秦使不僅饋贈了他許多財寶,還許諾了在事成之后給予其高官厚祿。
對于這樣的事情,其實后勝的心中是排斥的,但他也很清楚秦齊兩國之間的差距,即便是繼續打下去肯定也贏不了。
既然左右都是輸,倒不如為自己換個好前程,同時也減少一些兩國的死傷。
經過了這樣一番自我安慰之后,他的心中總算安定了一些,然后就一口答應了秦國的要求。
原本的齊王建就已經有些想要放棄的心思了,再加上自家相國的盡力勸說,最終還是答應了投降。
齊王之所以做出如此決定,除了由于自身的心智不夠堅定之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對方開出了不錯的條件。
秦國說了,只要同意獻出齊國就可以給予其三百里的封地,讓自己做一個小諸侯。
相比被強行滅國,齊王建覺得這個結果似乎已經很不錯了,至少自己還可以繼續享受衣食無憂的生活。
只是他似乎忘記了,秦國在外交上一向都沒有多少誠信。在得到齊國之后,究竟會不會兌現承諾,那還要看秦王的心情……
半個月之后,齊王建出城獻出王璽,王賁與蒙武共同代表秦國接受了對方的投降,從這一天開始,齊國便成為了歷史。
就這樣,山東六國盡數淪陷,戰國七雄也只剩下了秦國這一方勢力。
秦王政完成了歷代先王數百年來的理想,讓秦國成為了這片土地上唯一的主宰者。
至此,天下盡歸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