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安并未拒絕他的好意,頷首笑道:“小侯爺放心,既是醉話,自是記不得心的。”
林征見他這么說,心中這才松了一口氣,他哈哈笑道:“我果然還是最喜歡太玄宗的弟子了。”
許是經歷了一夜的醉談,林征對百里安也親熱不少。
雖說他對同行的那些修士們也極為客套有禮,但明眼人卻都能夠看出來林征對百里安的態度與常人不太一樣了。
百里安也是發現此人自來熟的本領當真是與孟子非有得一拼了,但論心智與性格,卻又與孟子非大相徑庭。
孟子非是個城府極深之人,可謂是長袖善舞,八面玲瓏,他若有復雜心事,絕不會叫旁人看出分毫來,他待人,不論是喜歡的還是討厭的,基本都是一個溫和清潤的好模樣。
比起孟子非,林征反倒沒有那么多的心思眼,正如他自己所說,他不過也只是個有私心的凡人,難能坦誠。
百里安與林征漸漸熟識下來后,私底下,林征對于如何盜取龍珠,離開魔界的計劃,倒也沒有隱瞞,盡數相告與他了。
林征的計劃極具取舍之意。
他的打算便是深入龍脈,在戰龍劍鎮壓冥龍的情況下,以秘法奪取龍珠。
屆時,失了龍珠的冥龍氣息自然會外泄失控。
相傳在地脈之中,其實還藏有第六把斬龍劍,只是當年在老魔君封印冥龍的時候,龍珠護心,第六把斬龍劍無法穿透龍珠的防御,遺失在了地脈之中。
他可借著劍氣化靈的感應能力,找到與它血脈相連的第六把劍,在取得龍珠的那一瞬間,將第六把劍插進冥龍的心臟里,將它再次鎮壓。
與此同時,取得龍珠的瞬間,再由一人,吞食一縷冥龍的氣息,引入體內,然后將這一人作為制衡魔君的底牌,留在地脈之中。
余下眾人,則帶著龍珠與魔君談判,讓她打開界門,放他們回歸人間。
若不應允,那位吞食了冥龍氣息的道友,則將以身殉道,借助冥龍的那縷氣息將自身煉化成魔,喂飼地脈之下的億萬兇靈,讓之暴走,與整個魔界同歸于盡。
這個計劃布置得確實周詳,林征清楚地把握到了魔君的弱點是什么,也知曉如何將成事的代價降至最低。
只是問題卻在于,地脈之中,人人皆是凡人,而且皆是寧可套上項圈也要茍活的凡人。
誰都想帶著龍珠光鮮無限地回到人間。
又有誰愿意犧牲自己,來成全別人了呢?
林征給出的答案卻是,這些人在人間皆有兒女家人至親,他們做不到為陌生人犧牲,但是在絕大的利益面前,其中總有人能夠愿意為了成全自己的家人而答應完成這個計劃的。
可百里安仍舊覺得這個想法并不是萬全之策。
人心難測海水難量,在死亡面前,又有幾人能夠做到慷慨就義?
瞧林征對于自己的計劃這般自信滿滿的模樣,百里安隱約地覺得,他心中或許早已經定出來這個人選是誰了。
林征看起來對于那龍珠勢在必得,縱然百里安此刻有心規勸他就此停手,怕也是只能無端引來他的反感與猜忌。
百里安最是能夠沉心定氣了,也不心急,決定見機行事。
畢竟雖然林征計劃看似周詳,但那冥龍的龍珠,怕也不是那么好輕易到手的。
在劍氣化靈的指引下,眾人穿過巨大的礦脈山谷,來到一片十里幽潭。
那十里幽潭所見漆黑一片,宛若一片巨大的黑鏡沉浮于地面之間,湖水蕩漾著清冷的光,偶爾能夠捕捉到清濁交錯的蜉蝣在水中掠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