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筆上色時,從畫面暗部開始著筆,同時注意馬克筆的覆蓋與筆觸,從整體出發,保證畫面的完整性;在顏色干透后,再進行第二遍上色,這時候要準確快速,否則色彩會滲出而形成渾濁狀。
最后再進行細節的調整和修整,通過明暗關系的對比來讓視覺中心更加突出;完成后林樓仔細看了看,想想又給飯店門口加了輛汽車,一名顧客剛從車里下來,向酒店大堂走去,至于這位顧客的頭發,自然要染成金色,這樣一看就知道是外賓。
通過這樣的小細節毫無疑問可以增加說服力,讓那些領導滿意,他們滿意了才能盡快通過項目,如此這幾張效果圖才算是沒白畫啊。
這樣一張效果圖大致上就完成了,他給馬工說要一天時間,實際上以他的效率,個把小時就能搞定,畢竟這么多年的實踐和經驗可不是白給的。
“這么快就完了?照這么看,豈不是一天時間就能把四張圖都畫完?那你干嘛要給人家說得一個星期啊?”林橋好奇地問道。
“我要是明天就交上去,人家還以為我不用心呢,這就好比有人拜托咱爸辦事兒,要是咱爸立馬就給人家辦好,人家還以為這事兒多輕松呢,自然不會有多少感激!可要是過了好幾天,眼看著時間就要到的時候,咱爸告訴他辦好了,他保證感激零涕!”哎,干工作也是要有技巧的啊,要不然費了半天力氣還落不到多少好。
在建筑設計圈流傳著一幅經典對練,上聯是一天晚上兩個甲方三更半夜四處催圖只好周五加班到周六早上七點畫好八點傳完九點上床睡覺十分痛苦。
下聯是十點才過九分甲方八個短信七個電話要六處調整加五張圖紙四個小時交三個文本兩天周末只睡一個小時。
最后橫批四個字,用原來的!
有時候并不是你先拿出來的方案不好,而是甲方一看,距離時間線還有好幾天呢,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那就再改改唄,說不定改得更好來著!這樣讓人無比吐血的事情屢有發生,這才養成了設計師們卡著點交活兒的習慣。
第二天,林樓早上畫了兩張,下午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畫完了最后一張,甚至還有時間繼續去學校里寫生。
到了約定好的時間,他帶上正面那張效果圖到了設計院,把畫稿交給馬工,馬工辦公室的人立刻圍了過來,“咱們也見識見識清華大學學生的水平!”
“嚯,這圖還真不錯啊!顏色看著鮮亮!不像以前那些看起來灰突突的!”
“是,是挺亮的,你這用的是什么顏料?”馬工問道,以前設計院畫效果圖用的是水粉,便宜、覆蓋力強,但美中不足的是顏色有些干,不夠亮。
“馬克筆!”林樓從包里拿出一支遞給馬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