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淡黃印有牡丹花的床單在后世的網絡上還火過一陣兒,被稱為國民床單,事實上如果認真考證的話就會發現,這種床單可不是七八十年代才開始生產的,早在1935年,這種床單就誕生了,所以在民國劇里要是看到這條床單,千萬別大驚小怪,這可不是穿幫,或者道具組不用心,那時候真就有這個。
這條床單的生產商是民光床單,1935年,在上海楊浦的一個弄堂內,民光床單的創始人項立民設廠岳州路興祥里,初期僅有1臺人力毛巾木織機和1臺人力被單木織機,雇工8人,生產簡單的毛巾、被單產品,日后人人皆知的中式床單就在這樣一個看似簡陋的小工廠中孕育成長。
其后這款床單迅速走紅,項立民的床單廠規模也一再擴大,可惜好景不長,八一三事變后小RB占了上海,民光床單廠破壞嚴重。
之后項立民竭力恢復生產,等到建國前夕時,已經是有80臺人力和電力毛巾被單織機,職工200余人的大廠子了。
到1956年公私合營時,已全部實現電力織機生產,有被單織機44臺,毛巾織機33臺。職工人數增至600余名。
其后改名為上海第七被服廠,所生產的這款國民床單采取了與普通床單不同的特殊工藝,以紗線交織,具有色彩鮮艷、挺括耐用、久洗不壞等特點,如今已是家家戶戶的必備床上用品,許多八零后都是睡著這條床單長大的。
搪瓷茶缸子則兼具了水杯和飯盒的功效,這種搪瓷缸子容積極大,全裝滿能裝兩斤水,就算是十**歲正能吃的半大小伙子,一缸子飯也吃飽了,是極其實用的生活用具,現如今學校食堂里可沒那么多公公餐具供學生食用,你要是沒個搪瓷缸子,吃飯還真不好解決。
拿著筷子和瓷碗過去多麻煩啊,而且還容易摔碎,搪瓷缸子就不存在這問題了,吃完后洗洗涮涮,接上一缸子水,邊喝就邊回去了,就算摔了也頂多掉點外面的搪瓷釉,里面的鐵殼是不會壞的。
少數一些愛時髦、家境好的學生則會戴上一塊手表,站在人群里抬起左手往手腕上一看,頓時就能吸引不少人的注意,殺傷力比后世的蘋果手機大多了。
穿中山裝的同學往往會在胸口插一支鋼筆,這年代你兜里要是不插只鋼筆,說自己是文化人都沒人信。
時下社會上流行的說法:插一支鋼筆的是中學生,插兩支的是大學生,至于插三支以上的,那肯定是修鋼筆的師傅。
拍著拍著,林樓突然嘆起氣來,哎,清華樣樣都好,就是這女生有點少啊,質量高的就更少了,在這方面已經被隔壁的北大給比下去了,北大的文科類專業多,美女倒是從來不缺。
“小樓,前面人不多了,你趕緊來排隊吧!”林橋的呼聲將林樓從胡思亂想中喚醒。